神聖羅馬帝國,雖然既不神聖,也不羅馬,但是畢竟有個皇帝稱號。

利奧波德是奧地利大公,也是神聖羅馬皇帝。

法王路易十四叫利奧波德大公,都不願意稱他一聲陛下,便有點不拿村長當幹部了。

在西班牙走向衰落後,此時歐陸最強的兩大陸軍強國,就是法國和奧地利。

兩國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在1493年時兩國為爭奪勃艮第,便爆發過戰爭。

法國人為了對付奧地利為首的神聖羅馬帝國,早在1536年,便與奧斯曼帝國的蘇萊曼大帝結盟。

因為這次聯盟,是基督徒國家和非基督徒帝國之間的第一次外交聯盟,極大影響基督教世界,引起了極大的震盪,被認為是“不虔誠的聯盟”,或者是“百合花飾和新月的瀆聖聯盟”。

雖說這次聯盟,引起基督徒國家的不滿,可是結盟給法國帶來戰略上的巨大利益,所以法國寧願忍受基督世界的批評,也要保持這一聯盟,並且持續兩百年,直到拿破崙進軍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埃及,聯盟才宣告破裂。

此時,法國與奧斯曼依舊是聯盟,路易十四說的方案,有很大的可行性。

奧斯曼帝國雄據歐亞非三洲,帶甲百萬,是現在僅存的幾大帝國之一。

如果能夠得到奧斯曼帝國的支援,那麼歐洲便有可能與中華聯盟一戰。

現在利奧波德反對,路易十四便讓他拿出一個方案來。

利奧波德很想當歐洲盟主,不過對於怎麼應對中華聯盟的威脅,他其實並沒有思路。

原本他準備先聽完其它幾人的策略,然後稍微總結提煉,不想路易現在居然反問他。

利奧波德沉著臉,“法王的策略,大家都知道了。我的策略,我稍後會說。現在我們還是按著流程走,不要打亂會議的程序!”

說完,他看向查理二世,“英王,現在你來陳述吧!”

查理二世卻搖搖頭,“我退出競選!這是一場陸地戰爭,確實應該推選一位,擁有強大陸軍支援的統帥!”

路易十四的話語,讓查理二世認識到,這個統帥不是那麼好當的。

歐洲最精銳的騎兵,最精銳的陸軍,都敗給了華軍,誰當上統帥,想要贏的戰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是海上決戰,查理二世肯定要爭一爭,可是陸地決戰,他仔細想了下,他並沒有取得勝利的策略,所以不如讓給擁有強大陸軍的法國。

查理二世退出,讓利奧波德沒有預料到,而這時一旁的西班牙國王,也沉聲道:“我也退出競選!這次戰爭對歐洲至關重要,應該選擇一位有能力,有經驗,有信心,有智慧的統帥。”

腓力四世剛走,西班牙新王原本想爭奪統帥的位置,有利於重振西班牙在歐洲的地位,也能穩定他的王位。

可是在明白歐洲現在的情況後,他退縮了,他當國王的時間尚短,並沒有領導歐洲聯軍的威望和能力。

英王和西班牙國王退出,便只剩下法王路易十四,還有奧地利大公神聖羅馬皇帝利奧波德,來競爭歐洲聯軍統帥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