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準備支援俄國的神聖羅馬諸邦聯軍,剛走到波蘭境內,就得知了東歐聯軍在薩拉托夫戰敗的訊息。

先到的軍隊看見狼狽逃回來的波蘭軍隊,便不敢繼續前進。

奧地利、普魯士、巴伐利亞等國的軍隊,便折返回來,留在華沙,等待著後續人馬。

時間到九月初,歐洲主要國家,幾乎都向俄國派出援軍,使得華沙的聯軍,多達十三萬之巨。

面對中華聯盟進入歐洲,歐洲各國的反應,明顯要比當年面對蒙古西征時要齊心。

當然這主要是因為中華聯盟的崛起,正從陸地和海洋兩個方向壓迫歐洲,讓東歐和西歐的國家,都感受到了威脅,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他們才會紛紛派出兵馬。

這時在華沙城外,各國聯軍聚集,不過對於下一步的行動,各國卻出現了分歧。

以英法西荷為首的協約國集團,認為歐洲聯軍應該立刻進入俄國境內,幫助俄國擊敗中華聯盟。

對於他們而言,如果能夠從西面威脅中華聯盟,讓中華聯盟陷入俄國的泥潭,無疑能夠牽制住中華聯盟在海上擴張的勢頭。

俄國這個國家,有時候看起來就像一棟搖搖欲墜的破房子,你以為推一下,他就倒了,可當你去推時,立馬又會出現一群斯拉夫強人,把你暴揍一頓。

拿破崙橫掃歐洲,以為征服俄國輕而易舉,結果被俄國人暴揍。

一戰後,新生的紅色政權,危機四伏,波蘭等國以為有機可乘,可沒想到又被紅色巨人暴揍。

現在中華聯盟在海上的擴張,特別是其藩屬國,呂宋、越南、朝鮮、扶桑、日本等國,仗著有聯盟撐腰,已經把水伸到了非洲、北美,嚴重損害了協約國的利益。

因此以英王查理二世、法王路易十四世,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都認為要資助俄國,讓俄國牽制住中華聯盟。

以波蘭立陶宛和奧地利為首的東歐和中歐國家,卻在得到高歡的宣告後,對再次援救沙俄成反對意見。

他們認為既然中華聯盟宣告,擊敗俄國後不會繼續西進,那麼他們就沒必要去激怒中華聯盟,甚至可以在俄國衰落後,趁機上去咬上一口。

畢竟三十年戰爭結束沒有多久,他們的實力尚未恢復,國內渴望和平,有些厭煩戰爭。

而且,他們認為中華聯盟,能夠控制的疆域有限,不可能將重點放在歐洲,用不了多久就會退兵。

到時候,等中華聯盟撤軍,他們便可以趁機進攻虛弱的沙俄,割走大片俄國的土地。

這時,在華沙城外,各國的國王和元帥們,正為援助俄國爭論不休。

一隊騎兵疾馳而來,賓士到營地外。

“開啟營門,我們有緊急軍情稟報!”騎兵勒住戰馬,對著守衛計程車卒大聲喊道。

這時守衛檢視了他們的身份,遂即搬開拒馬樁,騎兵立刻進入營地,去向波蘭元帥別索斯基稟報。

……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