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粗略看了下,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就是中央政府選拔多所高等大學堂,然後給每個省幾座。

另外,各個大學堂,除了招收本省學生外,還要留下外省的名額。

特別是南京的幾所頂級大學堂,要按著比例從全國各省招收生員。

這樣一來,江浙地區雖然文教興盛,但是能夠進入大學堂的人就那麼多,便會削弱江浙對朝廷的影響力。

這個改革對於公民黨而言,可以說是釜底抽薪,不會出現朝中都是江南人的局面。

江南籍的官員,同江南資產階級牽扯太深,改革之後,朝廷能夠從其它各省獲得人才,便能夠避免,朝廷被江南資產階級控制。

這是高歡思考出了策略,授意教育部侍郎王夫之提出。

如果這樣還不能夠解決,商人干涉政治的問題,高歡下一步準備遷都,把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分開,降低經濟對政治的影響。

“陛下,這個方案有失公平!”黃宗羲道:“江南地區文教興盛,學子眾多, 如果按照這個方案, 許多原本能夠上大學堂的,便上不成了。再比如像雲南、甘肅這些省,人口少,文教不興, 卻佔據一批名額, 對於江南那些寒窗苦讀的學子,是不公平的!這個方案出來, 肯定會引起江南各界的反對!”

高歡想到曾經的東林, 人在利益面前,果然很難吸取教訓。

這也是歷代以來, 歷史不斷重複上演的原因之一。

無奈是王朝末年, 那些貪官汙吏和大士紳大地主,還是商人,他們未必不知道後果,但是還是選擇了利益。

高歡認為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 就是損有餘, 而補不足。

這個方案不足的地方可以調整, 但是必須推行下去。

黃宗羲的執政理念, 同高歡是背道而馳, 不過高歡依舊沒有表現出來, 而是微笑道:“看來這個議案還不成熟, 那朕再考慮考慮!”

高歡接過來, 同黃宗羲的議案放到了一起。

黃宗羲見皇帝沒有同意他的議案, 也沒堅持支援王夫之的議案,心中的顧慮打消了一些。

高歡看向黃宗羲, “愛卿還有什麼事情要嗎?”

黃宗羲連忙道:“臣無事矣!”

高歡揮揮手,“那愛卿且退下吧, 朕還有公務處理。”

黃宗羲行禮後退,高歡卻又忽然叫住他, “且慢!”

“陛下有何事吩咐?”黃宗羲停下腳步,轉身行禮。

高歡微笑道:“無他, 過幾天是愛卿大壽吧!朕不能親自到場, 不過會有賞賜送到!”

黃宗羲聞語,內心瞬間大喜,連忙謝恩。

……

幾日後,黃宗羲大壽, 南京城內,有頭有臉的人物, 都來給他祝賀。

這一年來, 黃宗羲從在野名士,站到了權利巔峰。

現在朝中遍佈公民黨,議政院唯一能夠與他抗衡的宋獻策,與他發生衝突後,稱病在家,議政院的大小事物,便都由他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