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保佑歐洲!”有人歡呼,有人在胸前划著十字,這一定是他們的祈禱,華軍才會犯下這樣的錯誤。

奧地利大公卻依舊黑著臉,他與奧斯曼人打了幾十年,不會輕易相信奧斯曼人。

“有沒有可能,這是奧斯曼人與華軍演的一齣戲,目的就是為了欺騙我們,然後偷襲維也納?”奧地利大公給正歡呼的人群,潑了一盆冷水。

大殿內各人立時安靜,他們仔細一想,並非沒有這種可能,狡猾的奧斯曼人,並不值得信任。

路易十四卻胸有成竹,“我自然不會輕易相信,在奧斯曼人與華軍交戰之前,我們不會輕易出兵,以免落入他們的陷阱。”

英王查理點點頭,認可路易十四的決策,“對!我們可以派遣偵查兵,前往克里米亞,看看奧斯曼人是否真的要與華軍開戰,等他們打起來,我們再做出反應也不遲。而且一旦奧斯曼與華軍交戰,那就變成他們需要我們的支援,我們送去的黃金,奧斯曼帝國應該還回來。”

各人聞語,不禁紛紛眼睛一亮,都稱讚英王說得有道理。

路易十四沉吟一陣,並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他微笑道:“那就讓奧斯曼帝國和中華聯盟先打起來吧。”

當下路易十四便給穆斯塔法回了一封長信,信中極力煽動奧斯曼帝國對華軍發起攻擊。

十二月底,滿懷憤怒的穆斯塔法,已經從國內調集了十萬大軍,集結於克里米亞。

克里米亞背靠黑海,而奧斯曼帝國擁有黑海的絕對霸權,所以運輸兵力和補給,都十分的方便。

這時,莫斯塔法接到路易十四的回信,歐洲人表示,將集結軍隊配合奧斯曼帝國的行動,這讓穆斯塔法心頭大喜,有了出兵的底氣。

此時東歐大平原上的嚴寒已經過去一般,穆斯塔法估計,經過半個冬天,華軍應該嚴重減員,而基輔城內的奧斯曼軍隊,估計也到了最困難的時刻,已經到了出兵北上的時機。

中華歷,新年剛過,十餘萬奧斯曼大軍,便離開克里米亞,浩浩蕩蕩殺向基輔。

~~~~~~

在莫斯塔法調集兵馬,為基輔的奧斯曼軍隊解圍之際,中華聯盟的皇帝,已經乘坐著專列,抵達了揚州。

雖說離開只有一年多,但是工業革命爆發出來的力量,卻迅猛的改變著江南的社會,以及城市的面貌。

高歡在火車上,一路上便看見,鐵路兩側到處都是高聳的煙筒,似乎中華聯盟已經步入工業社會。

他離開這麼久,突然回來,感覺到社會的變化,看來又得調研一番,以瞭解各地的情況了。

這時火車抵達行程的終點揚州,高歡很想修建一坐長江大橋,不過此時的技術,還無法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

因此高歡的專列,只能在揚州靠站。

在大運河時代,揚州長期是江北經濟中心,彙集了大批富商巨賈。

這裡經濟發達,風景秀麗,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說法。

此時高歡一下火車,便發現揚州城的天空,不是以前那麼藍了,整個灰濛濛一片,空氣中還瀰漫著一股若隱若現的酸臭味。

“霧霾!”高歡有些驚訝,這是他在這個時代,第一次看見這樣的現象。

不過,高歡隨即就反應過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燃料就是煤炭,而煤炭的使用,必然會造成空氣汙染。

這是工業化的代價,現在高歡只能接受,這種環境的變化。

歷史上,最先爆發工業革命的英國,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倫敦曾經被稱之為死亡之都,便與他的空氣汙染有關,甚至因為空氣汙染,幾個月內就有近萬人因為呼吸系統疾病而亡。

高歡不希望江南出現這樣的情況,不過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中華聯盟經濟飛速發展,煤炭的消耗量將與日俱增,空氣和環境的汙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當然,政府也不會放任,工坊肆意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