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章英國復辟(第1/2頁)
章節報錯
高歡收到南京的訊息後,立刻返回南京,準備處理殷洲拓植,以及支援金山的事宜。
高歡很清楚,一旦乾朝大舉支援金山,必然刺激西歐各國的神經,很可能引發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
這讓高歡必須慎重考慮,而就在他回到南京,處理此事之時,遠在萬里之外的英國,其國王查理二世,也在多佛登陸,回到了倫敦。
自1640 年,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後,英國的政局就一直動盪,直到護國公克倫威爾出現。
在他的領導下,“鐵騎軍“和新模範軍,戰勝了王黨的軍隊,並處死國王查理一世,成立了共和國,資產階級革命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在克倫威爾的領導下,英國的政局穩定了十餘年,其間掌權的英國資產階級,制定有利於自己的政策,資產階級的勢力,在英國飛速的發展壯大。
若是就這樣下去,英國將很快成為新的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國。
不過,1658年,就在高歡遠征馬六甲的時候,英國的護國公克倫威爾,卻病逝了。
在最近兩年時間裡,由於克倫威爾去世,英國的政局再次出現動盪,而克倫威爾之子,理查·克倫威爾雖繼稱護國公,但卻無力鎮壓國內反叛的民眾與軍官,解決英國的混亂。
雖說克倫威爾,擊敗了王黨的軍隊,幫助英國的資產階級,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對於資產階級而言,他們看中的只是利益,目標就是賺錢。
當理查·克倫威爾和共和國不能保護他們的利益,無法讓他們的資本實現擴張時,他們立刻便背叛共和,拋棄了理查.克倫威爾,宣佈迎接查理二世返回英國,實現君主制復辟。
1660年,英國多佛鎮附近的海灣,大群的英國紳士,聚集在碼頭邊,迎接他們的國王迴歸。
人們臉上熱情洋溢,激動得留下淚水,彷彿當年趕走他,處死查理一世的不是他們。
這時在眾人期盼的眼神中,一艘西班牙帆船,護送查理二世進入了港灣。
十年前,克倫威爾入侵蘇格蘭,查理二世在伍斯特戰敗後,流亡到了法國和荷蘭,不過法國和荷蘭都拒絕接納,他便只能轉而去了西班牙。
雖說西班牙與英國存在矛盾,但是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還是接納了查理二世。
畢竟大家都是國王,革命的氣焰不能被助長,殺害君主的事情,更加不能被各國國王原諒。
腓力四世看見英王被議會推翻,查理一世被處死,他內心多少有些同情。
不過同情歸同情,西班牙早就負債累累,卻沒有實力對英國革命進行干涉。
而且當時克倫威爾的威望如日中天,他在英國的統治,似乎不可動搖,所以腓力四世也只是接納查理二世而已,並沒有對查理二世進行任何支援,以至於他在西班牙流亡的生活中,過得窮困潦倒。
查理二世在流亡中吃盡苦頭,他原本以為自己將在貧困和落魄中度過餘生,不想克倫威爾病逝,讓他的處境迎來轉機。
在克倫威爾死後,英國政局不穩,腓力四世忽然覺得查理二世奇貨可居,於是開始資助查理二世,改變了他的處境。
西班牙丟掉菲律賓後,曾數次意圖聯合西歐各國組建對抗乾朝的聯盟,可歐洲各國之間矛盾激烈,各國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最後西班牙嘗試全部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