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首的苗民接過銀元,激動道:“這下就有錢換鹽巴和鐵器了。”

這時老秀才準備把幾名苗人帶到高歡面前,回頭一看,高歡一行人已經不見了。

高歡沒在辰州久留,沒多久,便繼續北上,在衡陽登船,沿著湘江而下。

在船上,高歡眺望兩岸,夏完淳站在高歡身後,內心有些複雜。

進入湖廣後,他希望出點事,又怕真出事,不過最終還是沒出什麼大事。

這時夏完淳正走神,高歡忽然問道:“小隱啊!苗黎也是朕的子民!他們的先輩被我們的祖先一步步擠壓,遷徒到西南山林之中,生活條件艱苦,你說朝廷有什麼解決辦法改善他們的生活嗎?”

夏完淳聞語知道高歡是在說辰州遇見的事情,於是道:“陛下,苗黎之所以貧苦,主要是他們生存於山林之中,道路不通。

山中雖有特產,可是他們卻運不出來。臣以為要改變他們的生活,只有兩個辦法,一是修路,二是遷民下山!”

在辰州,高歡一行看見的情況,便是居住在深山的苗民,生活貧困,有山貨也難以運出,並且難以賣出好價錢。

而早些年下山,接受漢化的苗人,已經有人穿上儒服,考上了生員。

高歡沉吟一陣,他知道修路和移民,確實是解決貧困的主要手段,不過現在乾朝的國力和生產力,顯然無法在西南大舉基建,沒辦法把路修到各村各寨。

這成本巨大,而且短時間無法收回成本,看不到收益,因此遷民下山,無疑是暫時可以推行的策略。

高歡沉聲道:“修路投入太大,為一個山寨,修幾十裡的山路,投入不敢想象。朕覺得可以適當修路,不過還是要以遷民下山為主!就算無法全部遷下來,山上人少,留下的人也會獲得更多土地和資源。”

夏完淳微微頷首,不過遂即提醒道:“陛下,遷民下山,投入也不小。朝廷需要準備房屋,還要分配土地,也需要大筆投入。另外,湖廣等地的土地,已經劃分過,強行安置,只怕會激化矛盾!”

高歡捋了捋鬍鬚,沉吟道:“不一定要安置在湖廣。”

夏完淳道:“陛下的意思是安置到邊疆?恐怕苗民不理解,抗拒朝廷的政策,激發民變啊!”

苗民山寨內,各土司肯定是不願苗民下山,他們需要苗民留在山中,繼續給他們做奴隸。

因此朝廷要遷民下山,他們肯定抗拒。

若是就近安置還好,要把他們安置到邊疆,肯定有人散播謠言,藉機叛亂。

高歡微微頷首:“你這個擔心有道理,不過有困難,朝廷應該想辦法克服。接下來,朕要收回西域,那裡的百姓脫離中原幾百年,文化完全異化。朝廷光靠軍隊,是佔不住那裡的,也無法讓西域歸心。朕的意思是,拿下西域後,必須向西域大舉移民,改變當地的民族結構,將漢文化變成主流文化!”

夏完淳聽了高歡的話,“那就先從湖廣遷徒漢民,再帶上一部下山的苗民。”

高歡不置可否,“回南京後,讓議政院商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