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的兒子還小,沒到親政的年紀,西國的軍政事務,由李定國和汪兆麟掌握。

現在張獻忠從乾朝回來,兒子便主動讓位,大臣也直接交權。

若是張獻忠晚幾年回來,兒子已經親政,那麼可能又是一場父慈子孝的宮廷故事了。

王宮大殿內,張獻忠換上緋色的龍袍,帶著翼善冠,坐在王位上,有些失神的撫摸著龍椅上的龍頭扶手,內心一陣感慨。

只有失去權利和自由後,才能更加珍惜現在的一起。

“臣等拜見大王!吾王千歲!”李定國、艾能奇、汪兆麟等人領著西國文武,齊齊跪地磕頭,汪丞相更是痛哭失色。

沒奈何,張獻忠被抓後,他主張不管張獻忠,立他的外孫為大西皇帝。

現在張獻忠回來,他不哭不行啊!

張獻忠經過勞改,還有幾年的軟禁,他的性格已經有些改變,開始戀舊,不再像以往那麼殘暴。

“諸位愛卿免禮吧!”張獻忠擺了擺手,感慨道:“寡人沒想到,還能與諸位再續君臣之緣。這次我們君臣再次聯手,一定打造一個強勝的大西出來!”

文武大臣們站起身來,李定國抱拳道:“大王,您說乾朝讓我們獻上雲南,往南開拓,是要讓我們進攻東籲嗎?”

張獻忠點點頭,又遙了遙頭,“天子的意思是讓我們進攻……”

說到這裡,張獻忠看向劉文秀,“文秀,你把地圖拿出來,給大家說說,是什麼地方!”

劉文秀遂即拿出地圖,讓人展開,然後指著地圖說道:“天子讓我們進攻孟加拉和阿薩姆!”

李定國皺起眉頭,“大王,西南一帶山林密佈,大軍根本無法通行,而且也難以運輸補給,這個計劃根本不可行。”

張獻忠道:“所以要先征討東籲!”

“東籲國與我們西國沒有恩怨,我們以什麼藉口出兵?”汪兆麟皺起眉頭,“這不符合道義吧!”

張獻忠道:“理由寡人早想好了,第一是東籲侵佔三宣六慰,第二,東籲不向天朝朝貢!”

當年元朝滅亡大理後,繼續向南征服大半個緬甸,設立了緬中行省。

明朝將元朝趕出中原後,雲南一帶,依舊被元朝的梁王盤踞。

朱元璋本來準備以和平方式,透過招撫,來解決雲南,不過派去的使者,都被梁王殺害。

這使得朱元璋震怒,最終決定以武力降服雲南。

1381年朱元璋派遣傅友德,沐英等人出征雲南,平定雲南之後,明朝繼承了元代緬北等地統治,陸續在雲南外圍設立了宣慰司控制邊境外的土司。

明朝設立木邦宣慰司、緬甸宣慰司、大古剌宣慰司、底兀拉宣慰司、底撒馬宣慰司的建立,標誌著對緬甸大部分地區實行了有效的統治。

公元1446年,朝廷對西南邊境的統治進行調整,最終形成“三宣六慰”,即南甸、幹崖、隴川三宣撫司,和車裡、緬甸、木邦、八百、孟養、寮國六慰。

在明朝全盛時期其領土幾乎包括了今緬甸全境,可以說這是中原王朝距離印度洋最近的一次。

不過,隨著明朝的衰落,以及緬甸東籲王朝的興起,三宣六慰逐一失陷,而東籲王朝,也成為了緬甸歷史最強大的王朝。

張獻忠找的藉口,就是恢復明朝的三宣六慰。

李定國等人聽了,沒有說話。

張獻忠卻笑道:“三宣六慰是明朝所設。大乾法統,來自明朝禪讓,自然繼承了明朝的一切。而我們又是乾朝的屬國,擁有對三宣六慰的宣稱,也是合情合理!這沒毛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