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鄭芝龍的三百年大計(第1/2頁)
章節報錯
鄭家在呂宋島建國後,實力發展很快。
在中原爭霸戰中,鄭家的陸軍被高歡打得找不到北,幾十萬兵馬損失慘重,可是鄭家水師的損失卻微乎其微。
這也就是說,鄭家撤到呂宋島上時,保留了當時東亞第一的艦隊。
雖說隨著乾朝的戰艦不斷下水,鄭家東亞海上霸主的位置,被乾朝取代,但是鄭家的艦隊在南洋諸國面前,可以說依舊是龐然大物般的存在。
因此不到十年時間,鄭家水師就擊敗了荷蘭,打得臣服於荷蘭的蘇丹們,紛紛轉投呂宋國。
此時,馬六甲之東,臺灣之南,新明州之北的海島,幾乎都在呂宋國控制之下,可稱南洋小霸,萬島之國。
如此多的島嶼,不過真正開發的,其實只有呂宋和爪哇兩座島嶼,其它島嶼則提供不了什麼賦稅,只能產些香料、大米、魚乾、水果乾賣去大乾。
因此呂宋國版圖雖大,但其實一直是在吃老本。
若不是鄭家當年壟斷明朝的海外貿易,存了幾千萬兩銀子,財政恐怕直接崩潰,又幹回海盜的本行了。
這次高歡提出西出馬六甲的戰略,鄭森無疑是支援的。
因為這給呂宋國提供了一個解決自身問題的方案。
呂宋王鄭芝龍戰敗後,一直待在廈門,不想來呂宋島就藩。
早年鄭芝龍當海盜時,曾經在海上飄過,知道南洋這邊氣候潮溼炎熱,蚊蟲成群,不是適合人生活的地方。
不過雖說鄭芝龍不願意離開大陸,但是迫於高歡的巨大壓力,最終還是隻能屈服於高歡的淫威,舉家前往呂宋島。
如今五六年過去,鄭芝龍逐漸習慣了南洋的氣候,這裡地處熱帶,稻穀一年三熟,水果豐富,魚類眾多,漢人又吃苦勤勞,隨著越來越多的漢人,以及水師眷屬前來投奔,呂宋島也逐漸發展起來。
現在鄭芝龍在島上建造了城池,修築了宮殿,每日在王宮裡吃著海鮮,看著夕陽夏的海灘和大海,日子也算滋潤。
不過,鄭芝龍畢竟不是一個滿足於口腹之慾的人,他渴望的是權力和地位。
鄭家在呂宋島站穩腳跟,逐漸控制南洋諸島之後,鄭芝龍便又開始作妖了。
前不久,他便上書乾朝,希望將呂宋國,改為旅宋國。
雖說一字之差,但是意義卻完全不一樣。
乾朝內閣一看,便知道鄭芝龍賊心不死,旅宋旅宋旅居於海外的宋國,而宋又是中原政權,要是讓同意更改國名,那麼鄭芝龍就獲得對大陸土地的宣稱了。
高歡得知後,自然下旨駁回了鄭芝龍的上奏,並警告他安守本分。
鄭芝龍見心思被高歡識破,只能連忙上書請罪,暫時偃旗息鼓。
不過鄭芝龍對於高歡的訓斥,並非真心臣服,只是畏懼乾朝的實力。
高歡不讓將國名改為旅宋,他便悄悄將都城命令為新汴京,意圖繼續擴張自己的實力,只是鄭芝龍很快就發現,在吞下南洋諸島後,鄭家的勢力便很難繼續擴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