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艘乾軍炮艦在海上一字排開,由西向東航行,西荷艦隊則對向駛來,雙方的距離迅速拉近。

兩支東亞地區最強大的艦隊,乘風破浪,白帆高掛,將要發生激烈的艦炮對射。

此時在聖飛利浦號的甲板上,西班牙士兵一邊忙碌,一邊大聲叫嚷,將火炮瞄準了遠處的乾軍戰艦。

漆黑的炮口,對準了前頭的戰艦,讓人毫不懷疑,一旦被擊中,就能將乾軍的戰艦撕成碎片。

聯軍司令希爾站在甲板上,用千里鏡觀察著兩隻艦隊間的距離,冷聲喝令道:“中國人的火炮,主要是仿造英國人的十八磅滑膛炮。這種火炮的射程比我們的火炮差了幾海里,我們可以先行發炮。”

幾年前臺灣海戰和馬尼拉海戰時,西班牙艦隊和乾朝水師交過手。

近些年荷蘭人與呂宋國在南洋上交戰平繁,對於鄭家的艦隊情況比較瞭解。

因此西荷聯軍近些年,雖然沒與乾軍發生大海戰,但是料想乾軍戰艦的情況,應該與鄭家的戰船差不多。

希爾放下千里鏡,作為老牌海上強國的艦隊司令,他立刻想出了擊敗乾軍的策略,大聲下令道:“傳令下去,等中國人進入射程後,底層二十四磅炮立刻開火,轟擊中國人的頭艦,然後艦隊向左轉向,把側舷調過來,搶佔“t”頭!”

荷西艦隊的炮艦,大多是兩到三層甲板,為了保證船身的穩定,最下面一層壓倉的都是重炮。

這些重炮的炮彈,普遍在二十磅以上,要比十八磅的紅夷大炮射得更遠威力更大。

這也就說,西荷艦隊可以率先開火,而乾軍卻打不到他們。

明朝仿造西方火炮,最早是廣東官員從一艘英國乘船上,打撈起來的十八磅艦炮。

此後明朝仿造的紅衣大炮,大概都是在這一水平內。

明朝用紅夷大炮守城,清軍用紅夷大炮攻城,但紅夷大炮其實是艦炮,攻城的效果比不上臼炮,野戰又不過佛郎機。

因為明朝後期,朝廷財政破產,所以明朝仿造出紅夷大炮後,幾十年間並沒有新的發展。

這些年來,歐洲列國紛爭,火炮卻越造越大,已經出現二十四磅和三十二磅的艦炮。

此時接戰在即,西荷艦隊的底層甲板內,炮手已經點燃了火炬,漆黑的炮口對準乾軍戰艦,準備向靠近的乾朝艦隊開炮。

就在這時,沒有任何預兆,“轟轟轟”的一連串巨響,乾軍各艘戰艦側舷的底層甲板上,忽然依次開炮。

二十四磅重炮,炮身猛的一退,甲板一陣顫抖,整個戰船和大海都在戰慄。

一時間,炮聲隆隆,乾軍戰船的側舷煙霧瀰漫,戰艦一邊開炮,一邊繼續前行,船身穿過硝煙,場面極為震撼。

聖菲利普號上,希爾司令看見乾軍側舷炮依次開火,上百枚炮彈急速射來,落在西荷艦隊前方,炮彈落入大海,濺起沖天的水柱。

當先的兩艘荷蘭戰艦,被炮彈擊中,船體炸開,炮彈裹挾著碎木,橫掃甲板,戰艦瞬間癱瘓。

荷蘭人的戰艦,也是商船,而是商船,船體的結構就不如戰艦堅固。

他們速度雖快,但一旦被擊中,立時就損失慘重。

“這怎麼可能?為什麼會這樣!”希爾司令大驚失色,沒想到乾軍的火炮居然打得這麼遠,打這麼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