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傑聞聲拔動馬韁,看見騎兵分開人群,疾馳到他身前,為首騎士飛身下馬,急匆匆的跑過來,單膝跪地,“啟稟督鎮,長安孫督師急令!”

高傑內心疑惑,接過親衛轉呈的手令,開啟一看,頓時面露震驚之色。

“督鎮,孫督師有何軍令?”一旁部將問道。

高傑沒有回答,而是合上軍報,沉聲喝令道“傳令下去,後隊變前隊,立刻返回長安。”

各將聞令,紛紛大驚,不明白為何要忽然改變軍令,返回長安去。

這滅清之戰,可是他們博取戰功,馬上封侯的最後機會,各人都不理解,孫傳庭為何要調他們回去。

各將議論紛紛,不過軍令就是軍令,傳令官還是立刻下令。

一時間軍中鼓號響起,令旗揮動,浮橋兩岸立刻響起了軍官們的聲聲呼喊,“後隊變前隊,撤兵!”

三萬大軍原地轉向,大隊士卒議論紛紛,齊齊向後轉,然後小跑著向西進軍。

高傑下達軍令後,則一夾馬腹,揮舞著馬鞭,匆匆向長安方向趕去。

~~~~~~

長安城外,扶老攜幼的百姓,推著獨輪車,挑著糧食和小孩,組成漫長的人流,在長安城外排起長隊,等待著入城。

乾軍士卒為了防止細作混入城內,對百姓一一盤查,入城的速度有些緩慢。

在城牆下,無數被徵調的府兵和青壯,則忙碌的挖掘陷坑,設定拒馬樁,佈置著防禦工事。

孫傳庭穿著一件緋色官袍,站立在城頭,看著城外忙碌的府兵,城門處等待入城的百姓。

“督師,長安城中的糧食並不多,幾處軍倉在攻打西國的戰役之中,已經消耗近半,尚未得到補充。將這麼多百姓放進城內,肯定會增加糧食的消耗啊!”陝西布政使蘇觀生擔心道。

孫傳庭聞語看了蘇觀生一眼,沉聲道“無妨,本督已經給陛下去信,以我大乾的能力,最多三個月,援兵就會抵達長安。本督粗略的算了算,城內糧食撐三個月沒有問題,省點吃能夠堅持五個月,足夠支援城內消耗,而若不讓百姓進城,以蒙古人的殘暴,他們必然沒有活路。”

蘇觀生低下頭,“是下官考慮不周了。”

“不!慈不掌兵!從軍事上來說,你是對的!”孫傳庭沉聲道“不過我朝佔據關中不久,民心尚未歸附,本督若是將百姓據之城外,必然讓百姓寒心。這關中之地,民風彪悍,朝廷投入巨大,才換來關中安寧,本督豈可讓大好局勢毀於一旦。”

蘇觀生聽了孫傳庭的解釋,不禁頷首,“督師之言有理,下官心服了。”

這時孫傳庭看著城外的百姓越聚越多,微微皺起眉頭,沉聲喝道“傳令下去,讓城外的百姓,以村鎮為單位,由里長盤查後,迅速登記入城。”

乾朝有比較完善的戶籍制度,各村各鎮都是熟人,若是有蒙古細作混入隊伍,里長和同行的百姓比守門計程車卒更加容易發現他們。

孫傳庭的命令傳達下,城外的百姓按著村鎮聚集在一起,凡是生面孔都被趕走,有幾名漢子見此,立時悄悄離去。

“快看!”就在城外百姓排隊入城之際,城頭忙碌計程車卒,卻忽然一聲驚呼。

孫傳庭和蘇觀生聞聲望去,只見西北方向一道道煙柱沖天而起,向著長安傳遞蒙古入寇的資訊。

(求月票,推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