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大殿上,孫可望說不改革必亡,改革尚有一線生機,可如果改革之後的軍力,無法長期維持,那就還是要滅亡,何必折騰一圈呢?

孫可望也停下步子,解釋道:“陛下,臣改革的目的,乃是短時間內,把大西的軍力,提升到乾朝的七成,使得大西先渡過眼前的危機,走出亡國的危機。至於維持軍力,則要看經濟改革的效果,同時對外擴張,掠奪南方的資源,慢慢的提升經濟實力,最終達到收支平衡。屆時,大西便能長久的維持下去。”

張獻忠眉頭舒展開來,“朕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先把軍力拉上來,讓高歡不敢攻打朕,大西才有時間發展經濟,擴充實力,逐漸達到收支平衡。”

“陛下英明!”孫可望躬身行禮。

張獻忠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好,朕相信你,全力支援你改革。”

“臣一定不負陛下的期望。”孫可望連忙再次躬身,把頭埋進雙臂之間,影藏自己內心的愧疚。

高歡派孫可望的回來,目的就是搞垮西國的經濟,在西國製造混亂,以便乾朝的進攻。

西國與乾朝不同,乾朝經濟發達,江南地區已經進入商品社會,使得乾朝富足,但社會結構反而不如西國穩定。

西國是傳統的農業社會,小農經濟自給自足,除非遇見天災,否則社會很難形成動亂。

高歡要破壞西國的穩定,就只有唆使西國搞改革,搞軍備競賽,將農業人口拖入工業生產,減少農業投入,最後搞垮西國。

張獻忠不明白孫可望的險惡用心,將孫可望扶起,“可望,等大西強盛,擺脫了危機,朕一定好好賞賜你。”

兩人在花園中散步,又談了一陣,張獻忠便委任孫可望為議政王,總理西國的改革。

孫可望上任之後,首先就是禁酒,意圖減少糧食的消耗,可卻導致酒價上升,百姓紛紛私釀,結果西國少了一筆稅收,釀酒轉到地下,不少人靠私賣酒水獲利,形成了一個個新豪強。

此外,他下旨將礦山收歸國有,卻又沒給什麼補償,導致地方宗族的不滿,而徵發的幾十萬民夫大舉開礦、冶煉,又造成了農業人口不足,改革不到一個月,西國經濟便一片混亂。

成都府,平東王府。

孫可望的改革後,各地攻擊他的奏疏,就像雪片一樣,飄到張獻忠的案頭。

他的一系列動作,造成大批百姓,脫離農業生產,都去從事與軍事相關的行業,早成西國境內生活物資緊缺,引起各方的不滿。

若是事態繼續下去,張獻忠可能會頂不住壓力,產生動搖。

因此他必須聯絡上乾朝,讓高歡放開與西國的貿易,讓乾朝的貨物進來,把物價壓下去。

這天,孫可望在王府內換了身衣物,便悄悄出了王府,來到城內的乾朝軍情司的據點。

在孫可望回到西國之前,就知道了乾**情司的據點,不過那時高歡的指令還沒有傳到成都,所以他抵達後,並沒有冒然接頭。

現在時間過去這麼久,成都的軍情司應該得到了高歡的指令,所以他前來接頭,建立起與高歡的聯絡。

“以前我沒得選!”孫可望來到一間雜貨鋪的櫃檯前,低聲說道。

掌櫃抬起頭來,微微一愣,遂即眼睛放光道:“現在我想做個好人。”

(求月票,推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