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五國伐梁(第1/2頁)
章節報錯
高歡在長江口製造衝突,然後要求鄭家撤離崇明島。
若是鄭家不撤,梁國便將對鄭家發起進攻。
在錢謙益前往崇明的同時,為了配合最後通牒進行施壓,高歡調遣大軍,陳兵於梁國與閩越國邊境,對鄭芝龍進行施壓。
高歡的態度十分強硬,**裸的霸權主義,要麼撤出崇明,要麼開戰,讓鄭家進行選擇。
現在梁國實力冠絕諸國,可以說是中原霸主,高歡的話語無人敢不重視。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面對梁國的霸凌,鄭家自然不能輕易屈服,雙方屯兵邊境,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這時,隨著雙方衝突升級,梁國不斷向南線調兵的訊息傳出,天下各方勢力都蠢蠢欲動。
洪承疇將多鐸請進行轅,各人在廳堂內落座。
多鐸一路從北京飛馳過來,坐下後仰頭幹了一碗濃茶,然後便迫不及待的問道:“洪學士,這次高蠻子和鄭芝龍的衝突,具體因何而起!”
洪承疇道:“從得到的情報來看,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一個利字。”
“怎麼說?”多鐸不禁問道。
“說來話長!我就長話短說。王爺知道,鄭芝龍做大,靠的是壟斷海上貿易。鄭家很少生產貨物,靠著倒賣梁國的布匹、瓷器,收取過路費,每年收入超過一千萬兩。”洪承疇沉聲道。
多鐸面露震驚之色,“海上貿易這麼賺錢?”
洪承疇點點頭,“賺錢,所以有人眼紅。特別是高歡,手裡有江南的貨物,大頭卻被鄭家賺去,心中自然不滿。此前,鄭家水師強大,高歡的船隻不能出海,只能忍讓,最近高歡獲得了幾艘紅毛夷的炮船,自覺有能力出海,便想打破鄭家的封鎖,在海貿上分一杯羹。所以才有了長江口的衝突。”
凡事都要有個動機,洪承疇這套說辭,正是高歡設計,幾乎是無懈可擊。
因為高歡確實是這麼想的,梁國也一直想要,打破鄭家對海貿的壟斷。
要讓滿清和北明相信,梁國與鄭家的衝突,必須有一個好的劇本,好的故事,洪承疇和多鐸才會信以為真。
多鐸聞語頷首,遂即又問道:“洪學士覺得,高蠻子和鄭芝龍會打起來麼?”
洪承疇沉聲道:“這點到不能完全確定。此前高歡制定了先南後北之策,最近又頻繁向南面增兵。若是鄭芝龍不退讓,我看有很大機率會打起來。”
多鐸搓了搓手,內心有些激動,“若是高蠻子與鄭芝龍交戰,那麼我們的機會就又來了。”
上次高歡西征湖廣,多鐸趁機率軍殺入河南,搶了個盆滿缽滿,讓大清八旗士氣大振。
這次如果高歡南征鄭芝龍,那麼滿清將傾國之力,趁機奪取河南和兩淮之地,把戰線推進到長江一線。
洪承疇道:“如果高歡攻擊鄭芝龍,這確實是我們最後的機會。關鍵,現在還不能確定,高歡是否真的會與鄭芝龍開戰。”
多鐸卻道:“應該立刻派遣斥候,去探查梁軍兵馬調動和糧草物資運輸的情況。別的都可以作假,大軍和糧草運輸,卻做不了假。另外,我們應該馬上給鄭芝龍去信,支援鄭家繼續佔據崇明,給鄭芝龍打氣。最後,通知李際遇,我們一起悄悄陳兵邊境,一旦開戰,便給高歡一個驚喜。”
洪承疇聞語,明白了多鐸和滿清的態度,便是希望高歡去進攻鄭芝龍。
雖說北明、滿清、鄭芝龍結盟,但是除了北明和滿清配合較為密切之外,鄭芝龍在聯盟中其實一直比較拉胯。
鄭芝龍是海盜商人出身,沒什麼大格局,見利忘義,屬於有便宜就佔,絕不自己吃虧那種人。
他是欺軟怕硬,想佔便宜又不想要出力,不想要承擔風險,遇見硬茬,又會妥協退讓,表現出商人軟弱的一面。
這幾次大戰中,鄭家都是抱著佔便宜的心態,事不關己,不願意真正出力。
無論是高歡攻擊左良玉,還是後來西征武昌,鄭家都沒有全力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