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元年十一月。

上海黃埔碼頭,一艘呂宋國炮艦,在碼頭停靠。

這時鄭森還沒到碼頭,就看見碼頭上人山人海,近萬百姓和碼頭工人揮舞著彩旗,打著長長的橫幅,“熱烈歡迎民族英雄鄭將軍”、“慶祝鄭將軍克復臺灣”。

鄭森和隨行人員都是微微一愣,沒想到會遇見這樣的場面。

這是在歡迎我們嗎?

各人臉色不禁有些潮紅。

這自然是高歡令人安排,目的就是給鄭森一個正反饋。

人做一件事情,得到認可,得到讚許之後,為了獲得更高的讚許,會繼續去把事情做好。

偉大的大乾皇帝陛下,對心理學也頗有研究,希望透過百姓的歡迎和擁戴,讓鄭森同學意識到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鼓勵他今後為中國開疆擴土。

“世子!這是?”隨行的甘輝很驚訝。

作為軍閥的部屬,他們很難體會到,軍民魚水情。

鄭森臉色微紅,指著那些橫幅,“這是百姓在歡迎我們,慶賀我們收復臺灣。”

文言文雖然更有內含,更有文化,但是卻限制了中國文化的傳播和普及。

高歡登基後,開始鼓勵官府的公文,儘量使用老百姓能夠看懂的語言,報紙也要多用白話,以便百姓能夠讀懂。

這自然在朝中引起了議論和反對,可是高歡也不是要廢除文言文,士大夫想要高階感,可以繼續用文言文,但是給老百姓看的東西,必須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去書寫。

一群鄭軍將領,看著那些紅布橫幅,心中感到驚訝,“這是在歡迎我們啊!我們成了英雄?”

鄭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服,對身後有些臉紅的屬下道:“注意儀態,不要給呂宋國丟臉!”

甘輝等人連忙整理衣冠,然後挺起小胸脯,跟在鄭森之後,走下炮艦。

“歡迎鄭將軍!”碼頭上,一名乾軍校尉,拔出指揮刀,豎在胸前行禮,兩側衣甲鮮明的衛隊,立時動作整齊劃一的雙手持槍,行注目禮,一旁的軍樂隊開始奏樂。

鄭森和眾多屬下都被整懵了,在兩側士卒的注目下往前走,心中沒來由的生出一股榮譽感。

這時,錢秉鐙領著一群乾朝官員迎接上來,執禮道:“理藩院主事錢秉鐙,奉陛下之命,前來迎接世子,還有諸位將軍!請!”

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乾朝官府早就準備數匹駿馬,請鄭森等人上馬,然後兩支人馬合作一處,在百姓的夾道歡迎下,前往臨時行宮。

這一路走完,鄭森等人在歡呼聲中,不時揮手致意,像中了狀元跨馬遊街似的,各人都是面色潮紅,進入了微醺的狀態。

這時鄭森一行人抵達行宮門前,高歡率領一群官員,親自站立在門前等候。

鄭森見此大驚,連忙與一群屬下翻身下馬,上前行禮,“臣鄭森拜見陛下,怎敢讓陛下親自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