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員灣。

在高歡忙著稱帝,天下各方勢力的注意力,都被乾朝建立吸引之時,在臺灣海峽卻發生了一場,影響大海格局的海戰。

當然,這種影響此時還沒有顯現出來,對於中原而言,這不過是藩屬國與夷人的一場衝突而已,但隨後局勢的發展,卻影響了世界並最終導致了兩大陣營的對立。

西荷聯合艦隊內部荷蘭和西班牙人各懷鬼胎,導致了艦隊偷襲淡水港的計劃失敗。

看見鄭家的援兵趕來淡水港,西荷艦隊只能先撤回大員。

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荷蘭艦隊傾巢而出,去偷襲淡水港不久,鄭家的船隊便從廈門出發,先到澎湖休整,然後直撲大員。

此時大員空虛,鄭鴻逵率領水軍,經過慘烈的炮戰,直接衝進了大員灣。

當西荷艦隊返回大員時,驚訝的發現,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島上殖民地,已經姓鄭了。

本島上的赤坎堡在鄭軍登陸後不久,便向鄭軍投降,只剩下建造在小島上的熱蘭遮堡,還在堅守頑抗。

看見鄭軍偷襲了大員灣,荷蘭艦隊司令考烏大怒,下令進攻大員灣內的鄭軍船隊,意圖奪回殖民。

西荷聯合艦隊,在海上一字排開,猛轟大員灣,將鄭軍壓制在灣內。

這時鄭森帶著艦隊從後趕來,荷蘭、西班牙、乾朝、呂宋四方艦隊,便在大員海域激戰。

轟隆隆的炮聲響成一片,海面上到處都是硝煙,到處都是騰起的水柱,正在沉沒的戰船,以及泅水計程車卒。

在海面上,一艘西班牙炮船被火船引燃,燃起熊熊大火,船上的西班牙人,正放下小船逃生,甲板上不斷有人跳入水中。

寬闊的大海上,十多條船隻陸陸續下沉,一群落水計程車卒拼命的遊開,以免被漩渦捲入水底。

大員外海,近千艘戰船交戰的場面,即壯闊又慘烈。

這時兩方的三桅炮船,還在一里多對射,戰鬥極為激烈。

鄭軍旗艦上,鄭森手扶住殘破的舵樓,大聲疾呼:“快裝填!打他們的側舷!”

鄭軍戰船側舷,破了幾個大洞,甲板上有大片的血跡和木屑,受傷計程車卒剛被拖到一邊,炮手們又焦急的裝填。

士卒們一邊往炮膛內裝藥包,壓實炮彈,一邊有些慌張的抬頭看向對面一字排開的敵軍戰艦。

對面的西荷艦隊的甲板上,炮手們也在裝填火炮,眼看就要重新將大炮推出炮窗,準備開炮射擊。

“裝好了!”炮手急呼一聲。

“快快快!”軍官連忙催促,幫著將火炮推入炮位。

這時漆黑的炮口剛伸出炮窗,炮手便點燃了引線。

“轟轟轟!”幾乎同一時間,兩方戰艦的側舷,齊齊開火對射。

巨響連連,硝煙瀰漫,炮彈噴射而出,幾百枚炮彈在海面上交織,呼嘯著砸向對方。

炮彈落入海中,水柱沖天而起,擊中各自的側舷,船舷炸開,後面的炮手倒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