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的鄭軍反應非常迅速,在得到梁軍進入福建後,李國英就一面派人快馬前往仙霞關報信,一面派斥候探查梁軍動靜,一面加緊佈防準備迎擊梁軍。

此時梁國一統天下的大勢以如濤濤江水不可抵擋,鄭芝龍在閩北重金打造防線,意圖修一道堤壩,來擋住梁國的滾滾洪水,可是缺不想堤壩居然出現一個缺口。

李國英並非泛泛之輩,他是左良玉麾下大將,論能力比金聲桓還強,可以說是左鎮第一將。

不過李國英此人能力雖強,歷史上卻甘於為滿清效力。

順治二年,左良玉病逝後,李國英以左鎮總兵的身份投靠清軍,被編入漢軍正紅旗,成為漢軍八旗的成員,從此走上了鎮壓和屠戮同胞的道路。

李國英投靠清軍後,很快就得到重用。

順治三年時,李國英跟隨豪格入川,擊敗了張獻忠,他便開始了幫助滿清統治四川的生涯。

李國英從成都總兵,幹到四川巡撫,又幹到川陝總督,為清廷剿滅四川義軍,並多次擊敗義軍,還有南明軍隊的進攻。

康熙年間,他更是上書建議三省會剿,指揮清軍平定夔東十三家,消滅了內地最後一隻南明抗清武裝。

眾所周知,明末清初,明軍與清軍在四川反覆拉鋸,雙方你殺過來,他打過去,百姓死傷極為慘重。

那時整個四川地區人口銳減,到康熙二十四年,四川全省成年男丁竟不足兩萬,“合全蜀數千裡內之人民,不及他省一縣之眾”。

清廷為了掩飾,說是張獻忠屠蜀,可實際上則是因為戰爭和屠殺,而造成這一切的其中一方,就是李國英統領的四川清軍。

李國英為清廷做了這麼多,清廷也沒虧待他,他死後不僅追封授任世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爵位,還入賢良祠。

民國修《清史稿》中,這樣記載:“國英定四川,合師討茅麓山,績最高。”

李國英逃到福建後,雖然沒有得到鄭芝龍的重用,但是鄭家財大氣粗,從不欠他軍餉、器械和軍糧。

這使得即便不受重視,李部士卒的待遇,也好過當左鎮兵,讓李國英有了施展身手的機會。

李國英並沒有因為鄭芝龍沒有足夠重視,就心灰意冷,什麼事情都不做,相反他反而更加用心的操練軍隊。

因為李國英心裡清楚,鄭家的陸師不行,一旦鄭家陸師受挫,他便有漏臉的機會。

屆時,他只有好好打上一丈,讓鄭芝龍知道他的本事,必然會讓鄭芝龍改變態度。

現在他等的機會到了。

這時隨著派出的斥候回報,攻擊福建的軍隊,身份再次確定,百分百的梁兵。

於此同時,廣州事變,丁魁楚被刺殺,鄭芝豹被抓捕的訊息也傳入福建。

現在事情的脈絡逐漸情緒,迷霧散開,李國英可以確信高歡再次不走正道,避開鄭家防線的正面,派遣偏師借道廣東,迂迴包抄而來。

這讓李國英很震驚,同時也很興奮。

“大帥!我們真要放棄府城不守嗎?”高進庫騎馬跟在李國英身後,皺眉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