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各方反應(第1/2頁)
章節報錯
順國,陝州。
李際遇在得知高歡與鄭芝龍和解,覺得沒有可乘之機後,便率領大軍從陝州退回了關中。
十多萬順軍,剛走回潼關,李際遇便得到訊息,高歡忽然出兵山東。
這讓李際遇大驚失色,半響才將事情理順,明白高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表面要南征鄭芝龍,實際上則是欲圖北明和滿清。
想想這幾個月發生的事情,天下各方勢力都被高歡耍得團團轉,李際遇不禁佩服高歡的演技。
作為滿清和北明的盟友,李際遇得知高歡出兵山東之後,立刻又率兵返回陝州,準備攻擊洛陽,策應多鐸和吳三桂。
可是李際遇剛回到陝州,又有個驚掉下巴令李際遇肝膽俱裂的訊息傳來,二十萬明清聯軍在兗州慘遭大敗。
具體有多慘,李際遇不知道,只是知道多鐸生死不知,只有吳三桂跑了出來,而前去援救的滿達海,嚇得率領十萬大軍,直接就逃回了北京。
這讓正準備出征策應盟友的李際遇,無比震驚的同時,內心產生了猶豫,清軍敗得太快,太乾脆,令李際遇不敢貿然出兵。
陝州順軍大營,數以萬計的順軍正在操練,演練著陣形,進行著基礎訓練。
高歡在兗州迅速擊敗二十萬明清聯軍,把李際遇給嚇著了,要求各部將領加強訓練,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在營地內無數長槍手大聲吶喊著,練習著刺槍,弓箭手對準靶子射箭,騎兵在營地外馳騁,火槍和炮隊訓練中硝煙瀰漫。
就在順軍臨時抱佛腳之際,一隊騎兵疾馳到營門前,然後翻身下馬,簇擁著一名穿著滿清官服的中年人,匆匆進入大營。
中軍帥帳內,李際遇負手站在地圖前,臉色陰沉的詢問,“高歡小兒怎麼擊敗多鐸的事情,查清楚沒有?”
這次梁軍突然出兵山東,又迅速擊敗多鐸,著實把李際遇嚇著了。
馬仲鉉沉聲道:“回稟大王,具體的經過還不清楚,不過卑職已經派人去查了。”
馬仲鉉是登封馬家老二,登封馬家被高歡打土豪後,他老爹、大哥、三弟、四弟都被高歡所殺。
馬老二逃離登封后,與一幫地主和土豪,在山裡打了幾年遊擊,後來又給滿清當細作,收了晉商的錢,在梁國境內蒐集情報搞破壞。
不過,隨著河南百姓都心向高歡,加上樑軍對各地土匪進行圍剿,治理地方的治安,馬老二混不下去,遂即便投靠了老鄉李際遇。
他們一個被高歡奪了山寨,一個被高歡殺了全家,有很多的共同話題,李際遇很信任馬老二,而馬老二也成了李際遇麾下骨幹。
李際遇皺起眉頭,面露不快,“多鐸二十萬大軍,還有七八萬鐵騎,就算被圍困,也不該敗得這麼快!不弄清多鐸怎麼敗的,寡人寢食難安!”
馬老二連忙行禮,保證道:“卑職一定儘快給大王瞭解清楚兗州之戰的每一個細節。”
李際遇聞聲頷首,而就在這時,帳簾被挑起,賀錦進帳抱拳,“大王,滿清的使者到了!”
李際遇眉頭一挑,走回座位坐下,捋了捋鬍鬚,沉思片刻,“讓他進來吧!”
清軍這個時候派使者過來,多半是向李際遇求援,不過李際遇內心卻非常猶豫。
畢竟,高歡一戰擊潰明清二十萬聯軍,太過震撼,太有威懾力。
雖然李際遇知道,如果不救滿清,一旦滿清撤到關外,順國將面對巨大的壓力,但是李際遇也擔心,自己冒然衝上去,不過是羊入虎口。
現在梁國就像是一頭剛咬死一條鬣狗的雄獅,極大的威懾住圍住它的其它鬣狗。
不多時帳簾被挑起,一名滿清官員被領進大帳,給李際遇行禮道:“大清禮部侍郎範承謨,見過秦王殿下!”
李際遇明知故問道:“使者前來,所謂何事?”
範承謨行禮道:“秦王殿下屯兵陝州,想必已經知道山東之事。這次梁兵忽然襲擊,打了大清一個措手不及,還請秦王發兵牽制梁軍,為大清解圍,幫助大清渡過這次危機。”
李際遇沉聲道:“據寡人所知,豫王爺兵力相當雄厚,不輸給高歡,不知道為何輕易輸給了梁兵?”
範承謨道:“這都是豫王爺大意,沒想到高歡來得這麼快,大軍一時不備,才被高歡僥倖獲勝。現在大清已經在京師聚集十餘萬大軍,平西王吳三桂也領數萬兵馬駐紮真定府,只要秦王發兵牽制梁兵,大清就能保住河北。若是秦王見死不救,大清便只能退守關外,屆時秦王就得獨自面對梁國的壓力了。”
範承謨沒有說明兗州之戰的具體情況,怕嚇住李際遇,造成順國不敢出兵,他故意說梁軍只是僥倖獲勝,並言語威脅順國,說明不出兵的後果。
李際遇心中有些不快,臉頰肌肉鼓動,“使者先退下休息,待寡人與眾將商議後,再給予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