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追擊梁軍沒討到便宜,率領騎兵倉惶奔回北京。

高歡遂即率兵撤入山東地界,然後派遣騎兵急行去增援南線,同時釋出檄文,表面痛罵鄭芝龍不講信用,張獻忠侵略梁境,實際則是告知各方勢力,老子胡漢三回來了。

高歡從北京城下一撤,距離最近的李際遇就收到了訊息。

洛陽之西,新安縣,順軍大營。

一隊斥候疾馳回營,然後匆匆來到中軍大帳。

這時李際遇正負手站在地圖前,斥候單膝跪地,稟報道:“大王!梁軍從河北撤軍了!”

李際遇聞語,眉頭一挑,轉過身來,“訊息可準確?”

斥候抱拳道:“訊息千真萬確!現在梁軍應該已經快進入山東了。”

李際遇搓了搓手,內心有些興奮,“看來滿清這次是得救了。”

馬老二道:“梁軍撤軍,滿清暫時保住河北之地,而只要滿清在,大王就不會成為梁國首要的攻擊目標。”

李際遇長鬆一口氣,“本王佔據關中,有潼關、武關之固,地勢易守難攻,只要清軍還在關內,梁軍肯定先攻清軍。畢竟河北平原無險可守,不將清軍趕出關內,高歡控制的河南、山東,始終都面臨北方的威脅。”

“大王英明!”馬老二拍了個馬屁,遂即問道:“高歡現在自河北撤軍,我們怎麼辦?”

李際遇當即揮手,非常果決,理直氣壯道:“撤軍!而且是立刻撤軍!”

李際遇沉聲道:“這次高歡兵臨北京,險些拿下北京城,結果因為我們、張獻忠和鄭芝龍出兵,造成他被迫撤兵。以高歡小兒的胸襟,內心必然極度憤怒,肯定要找人算賬。因此寡人得趕緊退入潼關,否則就要迎接高歡的怒火了。”

馬老二深以為然,連忙點頭附和,“大王英明,我們先撤,讓高歡與張獻忠和鄭芝龍廝殺。若是有機可乘,再看準時機出擊。”

當下李際遇便下達撤軍命令,一個時辰後,十餘萬順軍便收拾行裝,撤退到了陝州,然後又退入潼關。

高歡抵達山東地界,人德州時,便收到了河南方向的情報。

這時,高歡騎在戰馬上,看完軍報,不禁冷笑連連。

“大王,是李際遇撤兵呢?”孫傳庭問道。

高歡微微頷首,“這龜孫仗著關中地形,行事就像王八一樣,沒事就伸頭出來咬上寡人一口,有事就立刻縮回關中。”

眾多將領聽了高歡的話語,都是一陣鬨笑。

孫傳庭這樣的儒將,也笑道:“大王這個比喻還真是很形象。”

“話糙理不糙!”高歡想著李際遇仗著地形,時不時的出關襲擾梁國,而高歡一回師,他便往回縮,讓高歡無法給他懲戒,心裡不禁有些窩火,“先讓他得意片刻,寡人遲早敲碎他的龜殼!”

李際遇見梁軍從河北撤軍,怕引火燒身,匆匆自河南退兵,而隨著梁軍騎兵快速南下,抵達揚州附近,圍困崇明的鄭家水師,也匆匆撤圍而去。

李定國突入江西后,猶豫梁國近些年來政策得當,百姓安居樂業,人心在梁國一邊,沒有州縣望風歸降西軍的情況出現。

百姓不支援,士紳大戶更是厭惡西軍,紛紛出錢出糧抵禦西軍的進犯,使得李定國沒能在江西開啟局面。

這時,在得知高歡回師,梁軍先鋒已經抵達江北後,李定國便率兵撤回湖廣,張獻忠亦自嶽州撤兵,返回了荊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