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十餘萬人馬爭先恐後的向西跨過大運河,前往淮河中游選擇渡河地點。

現在多爾袞別無選擇,只能向著高歡預設戰長奔去,寄希望於能夠孤注一擲,衝破高歡的阻攔返回山東。

淮河下游,自淮安開始,因為有黃河之水灌入,所以江面很寬闊,能夠航行大船。

淮河上游水量則少了許多,河道也不如下有寬闊,清軍有機會過河,而徐州段黃河,因為上游決口水量減少,河中不能行大船,不會有梁軍水師阻截。

這對清軍而言,是最後的機會,不過高歡已經擺開陣勢,等著他們了。

多爾袞意識到,自己可能浪費了時間,心急之下帶著清軍又倉惶西奔,避開黃得功守衛的泗州,來到淮河中游的五河縣,並於此搭建浮橋。

清軍在淮河上搭建了三條浮橋,全程沒有梁軍阻攔,可是卻令清軍更加不安!

這時清軍士卒擁擠著過河,何洛會不禁提醒道:“王爺,大清勇士連日奔波,大家都有些疲乏,是否休整一日,在與高歡決戰!”

多爾袞黑著臉搖頭,“南面的蠻子立刻就會追上來,本王已經浪費了幾天時間,繼續等下去,只能讓高歡準備更加充分。現在我們必須立刻北上,衝破高歡的阻攔!”

何洛會聞語遂即不再多言。

這時多爾袞看了在渡河的清軍一眼,一邊拔動韁繩,一邊吩咐道:“讓吳三桂燒燬浮橋!”

語畢,多爾袞便夾動馬腹,匯入大軍之中,進入了高歡的預設戰場,走進了騎兵的死地。

這時在清軍渡河處三里外,幾名梁軍斥候看著清軍渡過淮河進入了包圍圈,又見江面上清軍點燃大火,燒燬了浮橋。

“韃子入甕了,速去稟報!”為首斥候頓時急聲吩咐。

不多時,樹林中數騎兵奔出,飛速離去。

泗州城。

這裡距離清軍渡河之處最近,不過黃得功兵少,不敢輕舉妄動。

在得知清軍渡河後,他只能一面在泗州搭設浮橋,準備船隻,一面派人去通知丁啟睿,讓其速度北上。

這時,黃得功站在泗州城上,目光南眺,清軍已經北上,他只有一萬人,不敢尾隨其後,只能等待揚州的三萬兵馬過來,然後合兵一處,尾隨清軍北上,夾擊多爾袞的清軍。

眼看著清軍已經渡河,還沒見丁啟睿過來,讓他不禁有些焦急,怕貽誤戰機,讓多爾袞衝出去。

這時,黃得功一咬牙,正準備不等了,自己先一步北上,部將黃蜚匆匆賓士到城下,朗聲喊道:“大帥,丁督師兵到了!”

“好啊!”黃得功一拳砸在城牆上,然後急不可耐的匆匆下城,直接翻身上馬,對著早就收拾好行裝的屬下,怒吼道:“兒郎們!此戰必勝,隨我出擊!”

語畢,縱馬從北門出城,直接疾馳著從浮橋過河,身後一萬人馬緊隨其後,小跑著過河,追著清軍的尾巴而去。

嘉山縣。

六萬梁軍沿著官道,正向五河縣前進。

這時,大軍浩浩蕩蕩的進軍,一隊斥候逆著人流,奔至袁宗第身前,翻身下馬,單膝稟報:“報!韃子以從五河縣過河!”

袁宗第勒住馬韁,激動之情,溢於言表,他看向身邊諸多將領,個個都喜形於色。

梁軍被清軍打了這麼久,終於輪到他們出手了。

“好啊!多爾袞自己鑽了口袋!此戰必勝啊!”袁宗第朗聲大笑,遂即話音一轉,喝令道:“傳令下去,大軍加快速度,不能讓一個韃子逃掉!”

軍令飛傳,數以萬計的梁軍士卒,頓時齊齊提起速度,頭盔攢動,矛林起伏的向北急進,場面極為壯觀。

(求月票,推薦,追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