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自生火銃(第1/2頁)
章節報錯
高歡在襄陽收編了李過部,將順軍留在襄陽、南陽整編,他則帶著李過等人,乘船從襄陽而下,沿著漢水進入長江。
如今已是1649年正月,高歡奪取武昌一年半,五年計劃施行了一年。
農乃立國之本,糧食就是人心。
湖廣上繳賦稅,雖不及江南,但是在梁國的地位,卻極為重要。
這時高歡站在船頭,看著長江兩岸,江堤蔓延,阡陌相連,炊煙裊裊,已然從左鎮時代的破敗中走了出來。
這時船隊停泊在武昌補給,高歡稍微喬裝打扮,領著一群人來到武昌城外檢視。
高歡一行人來到一座小鎮前,老遠看見,牆壁上刷著“發展經濟、穩定供給”,“消除四害,防治血吸蟲”等標語。
高歡見此微微頷首,宋獻策已經得了他的真傳。
宋獻策解釋道:“這都是大王的提醒。臣到湖廣後,發現許多百姓都患有大肚症,有的村子甚至整村都是如此!臣聽從大王的建議,讓百姓講衛生,喝開水,滅釘螺,清理水渠。”
宋獻策跟著高歡起來,對於這些已經輕車熟路了。
高歡見鎮子外聚集了不少百姓,裡面一陣喧譁,不禁問道:“那些百姓在做什麼?”
宋獻策笑道:“那是百姓趕集!臣為了幫助江南工坊銷貨,同時也給湖廣百姓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規定湖廣各村鎮每月逢八趕集,讓百姓過來交易。”
高歡露出微笑,“這個方法不錯!走,我們過去看看。”
當下一行人,來到鎮子裡的曬穀場,裡面熱鬧非凡,十里八鄉的百姓都過來,不買東西,也湊個熱鬧。
在曬穀場入口,小商販支起攤子,賣著米粉、包子等小吃,饞得不少小孩直流口水。
許多百姓趕集,也不買什麼東西,就是帶著小孩過來嗦碗米粉。
武昌這邊畢竟剛恢復,百姓也不富裕,好多都是孩子吃,大人坐在一邊看著。
穿過小食攤後,貨物的種類就多了起來,不僅有商人帶來的布匹、瓷碗、茶葉,還有百姓帶著山羊、雞、鴨、魚、肉,都是物美價廉。
為了方便侍衛保護,高歡沒有深入人群中,只是看著聽著百姓的笑聲、喊聲、吆喝聲、討價還價聲,看著百姓交易,場面格外熱鬧。
高歡看見這副充滿了生活氣息,生機勃勃的場景,心裡不禁一陣自得。
作為梁國的統治者,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讓他頗有成就感。
高歡觀察一陣,發現不少人交易,都用上銅圓,不禁微笑道:“銀圓和銅圓在這邊也廣泛應用呢?”
宋獻策笑道:“多虧了朝廷鑄造的這批銅錢,否則趕集也辦不起來。”
高歡微微頷首,“貨幣統一,確實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和貨物的交換。”
以前民間交易,主要用銀子和銅錢。
銀子不用說,成色不一,交易要先折色,再稱重量,百姓看不出成色,也不能隨身攜帶一杆小稱和鉗子,十分的不方便。
明朝的銅錢,也是大小不一,有大錢有小錢,而且上點數目,交易就十分不方便。
現在梁國有一兩和半兩的銀幣,有一百文、五十文、十文、一文的銅幣,交易非常便捷。
正因為如此,銀幣和銅幣在梁國境內,流行得很快。
就連臨近的各方勢力境內,也有梁國錢幣流通,吸食著各國的血液。
高歡在武昌稍微停留,遂即便繼續坐船,返回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