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唐王朱聿鍵(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也就是南明四帝兩監國之中,最雄才大略,最有進取恢復之心的隆武皇帝。
不過,他起於疏藩,血統疏遠,加上鄭芝龍的出賣,最終被清軍俘獲,絕食而亡。
三年多前,多爾袞南下攻入兩淮,朱聿鍵從鳳陽高牆中逃出,他並沒有前往南京去投靠弘光帝,而是轉轉到了浙江,想要尋找忠於大明的勢力,意圖恢復老朱家的江山。
兩年多前,朱聿鍵與鄭森相遇,兩人相談甚歡,他便留在了鄭森軍中,並希望透過影響鄭森,從而讓鄭芝龍扶明。
鄭森雖忠心明朝,但是鄭芝龍卻只顧自己的利益,不考慮明朝,讓朱聿鍵屢屢碰壁,遭受了不小的打擊。
不過朱律鍵遇見了鄭森,發現他與鄭芝龍不同,內心遂即重燃希望。
鄭森聽了朱聿鍵的話,忙安慰道:“現在先帝皇子被建奴立為兒皇帝,號稱正朔,實為認賊作父,助紂為虐。南京福王被高賊擁立為帝,實則為高氏傀儡。此二者都非大明之主,森會勸說父王,在合適的時候擁立殿下為帝,北伐中原光復大明。”
朱聿鍵聽了鄭森的話,心中有些興奮,不過臉上卻很平靜。
他心裡很清楚,鄭芝龍一天不死,鄭森的話便不可能實現。
“北伐中原,光復大明!世子真乃大明忠良,今後必定青史留名!”朱聿鍵鼓勵一句,“只是如今高賊與建奴皆勢大,閩越王又無心恢復,何時才能中興大明呢?”
鄭森聞語,也是面露憂慮,“我閩越國小勢微,就算父王有心,卻難以撼動高賊和建奴。不過殿下可以放心,高賊與建奴相爭,我們秣馬厲兵,等待時機,待高歡與建奴相爭,大軍指導南京,未必沒有機會。”
朱聿鍵心中一動,有些興奮道:“世子與我們想一起去了。若是能夠拿下南京,再以水師封鎖長江,則東南可定。有了東南之地,中興大明,北伐中原便可期了。”
朱聿鍵頓了頓,“不過,要封鎖長江可不易,前次左鎮與鄭軍封鎖長江,卻沒能阻止高賊渡江。現在高賊又獲得西夷海船,他們水軍實力增長,封鎖長江之計,恐怕難以實現。”
鄭森微微頷首,“我正是憂慮此點,高賊馬步大軍戰力強悍,天下罕有敵手,若是水軍起來,恐怕再難有人能夠遏制他。”
兩人沉默片刻,鄭森又道:“不過殿下也不必太過擔心,我已經勸說父王,擴衝十萬陸師,增加閩越的兵力,同時還派遣斥候去龍江船場,焚燒西夷海船了。”
朱聿鍵不禁給鄭森帶起高帽,“世子想得周到,真乃大明韓世忠、郭子儀,中興大明之臣。””
龍江船廠,荷蘭商船剛剛進入船臺,揆一留下來的幾名荷蘭人,就被國安司的細作帶走了。
當然梁國並非強制將他們帶走,而是帶著這群蠻夷,去見識南京的繁華,帶著他們去消費。
航海充滿了機遇,可同時也非常的危險和艱苦,真正有地位,有錢財的荷蘭人,是不會出海當水手。
在海上的荷蘭水手,大多是為了生計,被迫出海討生活的底層荷蘭百姓。
這些人出海後,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空間狹小的船艙內渡過,或者剛開發,條件艱苦的海外據點,哪裡到過人口幾十萬的大城市。
現在歐洲倫敦和巴黎,人口也不過十萬,無法和繁華的南京相比,梁國政府出錢,安排人員陪這些荷蘭人在南京遊玩,令各人都樂不思蜀,忘記了自己的使命。
這些荷蘭人一走,高歡與宋應星等人就來到船廠。
這時高歡近距離觀察高大的風帆戰艦,不禁問道:“宋先生準備怎麼辦?”
宋應星道:“回稟大王,臣與工匠們商議過了,給每一根木頭和船釘編號,一邊拆一邊畫圖記錄。臣等先把船拆了,然後按著編號組裝回去,便能掌握夷船的內部構造!”
高歡眉頭一挑,船底漏個水,把整艘船都差了,然後再進行組裝。
若是拆後能夠重新裝回去,便說明工匠們掌握了夷船的構造,梁國就能進行仿製。
只要不是印度手藝,多幾個零件出來,梁國的造船業,便算是掌握了建造海船的技術。
高歡重重頷首:“好!寡人支援你們!把它拆了,摸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