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兵臨武昌(第2/2頁)
章節報錯
白文遠聞語卻道:“殿下,將士們都盛傳,陛下要放棄武昌,不知道是否有此事?”
張獻忠率領大軍出城,城內只留三萬人,讓士卒們都很擔心他們會成為棄子。
現在的軍隊,大多是為了混口飯吃,為了榮華富貴,很少有軍隊能夠,在知道自己是棄子後,還按著主帥的意圖去做戰。
要讓軍隊心甘情願的犧牲,明知必死,還是堅定的執行任務,並且並非個列,成為整知軍隊的普遍現象,還得等幾百年後。
孫可望聽了白文選的話,知道是他在擔心,於是冷臉道:“陛下要是欲放棄武昌,孤王會留在武昌嗎?你休要自亂陣腳!誰若敢造謠,動搖軍心,孤王絕不輕饒!”
白文選聞語一想也是,孫可望是張獻忠的義子,而且是左膀右臂,若是真要放棄武昌,不可能把孫可望留在城中。
鄱陽湖一戰,李定國受傷,若是孫可望再出事,那張獻忠的左膀右臂便沒了。
白文選訕笑道:“屬下明白了!”
這時孫可望正要安撫他,一名身著戎裝的將領疾步奔入堂中,抱拳一禮,大聲道:“殿下,梁軍前鋒已經抵近東郊,江面上出現梁軍戰船,我們是否發炮轟擊,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厲害,別讓他們靠近武昌!”
白文選聞語眉頭一挑,“梁軍來得好快!”
他剛從樊口撤回,沒想到梁軍拿下樊口後,馬不停蹄的就殺過來了。
孫可望卻冷笑一聲,“高歡來得越快,便說明他越急!”
說完,孫可望站起身來,拿上桌上鐵盔,“走,去城上看看,孤王到要看看這個高歡,是不是三頭六臂!”
張獻忠從樊口回到武昌後,連夜與孫可望商議,認為高歡急匆匆的追至,肯定是後方出了問題。
雖說西軍沒與鄭芝龍、北明結盟,但是張獻忠判斷,鄭芝龍和北明不會錯過,高歡西征的機會。
鄱陽湖一戰後,張獻忠知道梁軍戰力強勁,不敢在輕視梁軍。
因此張獻忠與孫可望商議,大軍全部待在武昌,容易被梁軍包圍,所以他率主力出城,去武昌之西駐守,留孫可望堅守城池。
這樣一來有武昌在,高歡不敢冒然西進,而有張獻忠在外,高歡又不能全力攻擊武昌。
西軍只要將戰事拖延幾個月,梁國後方出問題,加上久攻武昌不下,士卒疲乏,戰爭的天平就會向西軍傾斜。
屆時張獻忠看準機會,與武昌裡應外合,便能大敗高歡於武昌城下,從而反敗為勝,重為南方霸主。
孫可望認可張獻忠的計劃,不過他三萬人馬,還在亂哄哄的佈防,高歡就逼近了武昌,讓他感到巨大的壓力。
這時孫可望走出節堂,白文選連忙追出,一起來到城牆上。
武昌是大城,左良玉經營多年,孫可望佔據武昌後,又加固了城防。
現在武昌城牆上,諸如望樓、敵樓、箭樓、女牆、馬面都有,而完善的城防,則讓孫可望覺得很踏實。
除了城上防守器械完善外,武昌還有個優勢,便是護城河寬闊,光是這條護城河,就能難住高歡個把月了。
這是孫可望來到城牆上,正在城頭向外張望的西軍士卒見他到來,慌忙散開各歸本位,各級西軍將領則忙給他行禮。
“殿下您看!那艘大船,就是高歡的坐船!”一名經歷過鄱陽湖之戰的西軍將領,指著江面上一艘巨大的福船道。
孫可望第一次看見這麼大的福船,聞語眉頭微皺,伸手要來千里鏡觀看,便見船上站著一穿著金盔金甲披著大紅披風的將領,不是高歡是誰?
孫可望見此,放下千里鏡,冷笑道:“若是敵船靠近,給孤王立刻炮擊,砸死高歡!”
這時,高歡披掛整齊,站在船頭,江風吹得戰袍鼓盪,他揚手一指,豪氣干雲道,“寡人大兵十餘萬眾,張獻忠想用武昌抵擋寡人,無疑痴心妄想!諸卿且看寡人如何大敗獻賊,奪下武昌!”
(求月票,推薦,追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