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三家分楚(第1/2頁)
章節報錯
武昌對於高歡來說,確實十分重要。
湖廣之地,荊州、襄陽、武昌三地,放在天下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戰略要地。
得荊州之地,可以割據一方,春秋戰國之際,楚國都於此地,成為一方霸主,後來國都被破,遷至壽春一帶,自此便不行了。
襄陽的得失,則關係南北攻守之勢,一般而言,襄陽若失,南方割據政權,便完全處於被動防守之態了。
武昌對於南方政權來說,比襄陽更為重要。
失去襄陽,還可以苟延殘喘,失去武昌,便距離滅亡不遠了。
雖說高歡現在不算是南方政權,但是湖廣之地,對於高歡而言,依舊非常重要。
農乃立國之本,梁國要強大,就缺湖廣這個糧倉了。
高歡沉聲道:“湖廣之地,寡人確實早欲圖之。若得湖廣,我大梁左攜楚右帶吳,糧食和賦稅充足,國力必定大增。只是南陽、襄陽、荊州之地,在李自成手中,急切不可圖之。”
高歡對於湖廣,早就垂涎欲滴。
掌握貨幣,掌握世界,控制糧食,控制人心。
現在高歡就李自成一個盟友,廣州的丁魁楚勢力太弱,不值得一提。
若是與李自成翻臉,那梁國必然陷入天下勢力組成的高歡包圍網,而梁國擴軍計劃才剛剛開始進行,並沒有獨自挑戰天下的實力。
現在梁國勢力還不夠強大,高歡還不想陷入群毆之中。
周延儒道:“如今李自成控制襄陽,荊州為西賊所奪。近年來天下紛爭,唯蜀地得安,獻賊破曾英,敗秦良玉,一統全蜀,可謂兵精糧足,而今又欲跨連荊、益。若西賊得全楚之地,我大梁之西,立時多一強敵矣。因此臣以為,大王即便不能併吞全楚,也要奪取武昌之地,實現三家分楚,遏制西賊向東!”
張獻忠稱帝后,重用其義子孫可望,處理國中事務。
這個孫可望內政方面是一把好手,歷史以雲南貴州貧瘠之地,養兵二十餘萬,與佔據天下八分的滿清抗衡,而且還險些取得了勝利。
後來清廷實行,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稅,也是源自孫可望在雲貴的改革,施行的“條編半徵,人丁不論上、中、下全徵”的政策。
有士人作詩,“覆畝科租法最奇,畜肥兵飽士民飢。”
便是士紳說孫可望實行新法後,牲畜長膘,士卒吃飽,唯獨他們這些士紳捱餓了,用詩詞發洩心中的不滿。
現在,西軍沒有滿清給予的巨大壓力,與孫可望在雲南施行民六官四不同,西軍推行的是,兩年減免,然後士紳百姓十稅三。
張獻忠靠著楚王和蜀王藩庫,以及在四川屠戮士紳地主,吃了兩年大戶,熬過了兩年的免稅期。
如今大西已經收了一年多的賦稅,西國已經完成向政權的轉化,成了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相比高歡,西軍在政治上,更加偏向普通百姓,對於士紳地主的打擊,比高歡還要嚴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