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弘光登基(第1/2頁)
章節報錯
高歡見黃河冰解,清軍殺入河東,一時間難以南顧,於是便決議,一面資助李自成,一面迅速奪取南京政權,建立受他掌控的南京朝廷。
在商議過後,周延儒首先向天下宣示崇禎詔書,宣告崇禎遺囑,“若天有不測,則按法統輪序,擁立新天子。”
高歡遂即聯合高名衡、馬士英、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等人連名傳檄,聲討南京,言先帝尚在,便擅立監國,乃大逆不道之舉,河南、山東並淮北文武,四十萬將士,共同懇請潞王退位歸藩。
檄文一出,江南震動。
高歡在開封擊退吳三桂後,聲稱殺敵十萬,便已經震懾住了江南。
現在四鎮聯軍,集體要求潞王退位,如何不令人恐懼。
二月底,高歡與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三鎮,二十萬馬步兵馬集結於淮安。
三月初,福王朱由菘趕至淮安城,高歡等人遂即於淮安,擁立朱由菘為皇帝,改年號為弘光,拜周延儒為首輔,丁啟睿、高名衡、馬士英為內閣大學士,高歡為梁國公,黃得功等將皆有封賞。
一時間,大明朝出現南北兩個朝廷,令天下人心動盪。
高歡為了減少統序之爭帶來的影響,遂即以朱由崧的名義,下詔,“朕居河洛,驚聞兇訃,既痛社稷之墟,亦激先帝之仇,志圖必報。”
“今先帝殉國,朕心雖悲,然神器不可久虛,天下不可無主。”
“大學士延儒,梁國公高歡以先帝遺詔,言法統輪序,合該朕主中國,群臣連章勸進,固辭未獲,勉循輿情,於崇禎十七年三月初三,於淮安登基。”
“自古天無二日,帝位統序,早有定論。”
“朕神宗子孫,今朕為帝,潞王自當去位,南京諸臣,亦當降心相從。大敵當前,北都未復,若同姓先爭,豈能成中興之業?”
”今梁國公攜兵百萬,護朕登基南京,拜祭孝陵。若諸臣相迎於郊,仍不失高位,若抗拒大兵,則有夷族之禍!望南京諸臣,以大局為重,好自為之。”
“佈告天下,鹹使知聞,欽此!”
詔書是高歡授意,周延儒所書,朱由崧點頭。
在詔書發出之後,高歡遂即率領二十萬聯軍,浩浩蕩蕩的撲向南京,開始了上京之路。
……
太原城。
清軍突襲山西,趁著李自成不備,迅速佔據了晉北。
李自成驚聞噩耗,急忙率軍北上,與清軍大戰於雁門關,結果慘遭失敗,急忙撤至太原。
因為此前高歡用計,使得原來明朝的官紳和軍隊損失很大,加上李自成對投靠清軍的口商進行了清洗,使得順軍在山西的統治比較穩固。
因此李自成雖然戰敗撤回太原,但是山西各地卻並沒有復叛,而且清軍失去眼線和內奸引路後,進展也比較緩慢,沒有造成順軍一觸即潰的局面。
這時,在太原城,李自成行宮內。
雖說山西局面還沒有崩潰,但是李自成與清軍數戰,都以失敗告終,對他的打擊也不小。
這令李自成內心開始產生了動搖,他的流寇舊習,讓他打不過便想跑。
此時在行宮內,李自成負手站在地圖前,清軍裝備精良兵鋒犀利,順軍實在難以抵擋。
“陛下!高歡使者求見!”牛金星忽然出現在李自成身後。
“高歡使者?”李自成微微皺眉,冷聲道:“不見!”
“陛下,使者不是空手來,還給陛下送來了不少軍械和糧食!”牛金星忙道。
“哦?”聽說高歡給自己送禮,李自成改變態度,“既然如此,那朕就見一面!”
牛金星聞語,心頭一喜,行禮告退。
李自成從地圖前走到中堂坐下,心裡盤算著高歡使者的目的,他必須提起警惕。
不多時,宋獻策走進大殿,“建武侯麾下軍師宋獻策,參見大順皇帝!”
李自成聞語,眉頭一挑,心裡暗喜,高歡居然認他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