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高歡沒經過李自成的同意,就聲稱與他和解,並且要聯合對付滿清。

高歡的檄文讓多爾袞信以為真,先把李自成打了一頓。

這讓李自成感到很冤枉,很惱火,可卻只能嚥下這口惡氣。

眼下北方的局勢,順、明、清三方的勢力犬牙交錯,其中清最強,順和明在伯仲之間。

這樣的態勢,讓李自成只能預設,他與高歡確實有聯絡。

因為如果他否定這一點,那麼極有可能招致滿清的進攻。

現在,高歡再次傳檄,明面是傳給他,實際是傳給多爾袞,聲稱他與大順聯合,想讓清軍繼續攻打河東,那麼李自成便將計就計,做出回應,聲稱高歡要北上,清軍肯定放棄河東,先把高歡打回河南去。

當下李自成讓李際遇去辦此事,李際遇恨透了高歡,立時領命而去。

這時,李自成注視著關外的清軍大營,又吩咐劉芳亮,守好壺關,自己則坐看清軍與高歡大戰。

相比於清軍和高歡,他佔據的地盤,有個優點,河東、關中都是四塞之國,易手難攻,讓他可以關起門來,看著清軍和高歡廝殺,並選擇合適的時機出關。

“哼!高歡、多爾袞,朕先看你們鬥,等你們鬥累了,朕在收拾你們!”李自成看出城外清軍營地,不禁冷笑連連。

~~~~~~

大名府,開城縣。

高歡在得知北京失陷,崇禎殉國後,一面下令全軍戴孝,一面讓人快馬通知李巖,讓他把福王送到大名,準備在軍前擁立福王登基。

這時大帳內,高歡與周延儒、丁啟睿、馬士英商議,至於孫傳庭則已經被高歡打發到太行山去,希望他能像王彥領導“八字軍”一樣,在太行山發起一支武裝,用來牽制清軍。

此時,隨著北京失陷,高歡已經有了退意。

如今清軍兵鋒正盛,高歡沒必要與清軍決戰,只需要把清軍困在河北、山東,然後熬時間,不用兩年,攻守之勢就會逆轉。

為了能夠退卻,搶奪南京朝廷的控制權,高歡只能把孫傳庭支往太行山。

這樣即可讓孫傳庭發揮才能,牽制清軍南下,同時也避免孫傳庭參與明朝內部的權利爭奪。

“現在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福建都聽從南京號令!”馬士英沉聲道:“而我們只有河南、半個山東,還有淮北,聲勢要遠弱於南京。”

東林黨在南方的影響力確實強大,長江以南幾乎都是支援潞王的聲音。

高歡冷笑一聲,嗤之以鼻,“東林聲勢再大,也擋不住本督幾十萬大軍!現在支援潞王的省份雖多,但是在本督看來,能夠阻攔我們的,只有左良玉和鄭芝龍而已。”

東林黨手中的兩張王牌,一是雄踞武昌的左良玉,這廝紙面上的兵馬,比高歡還多。

其次便是福建鄭芝龍,福建鄭家乃是東海和南洋的海上霸主,不僅富可敵國,還有近二十萬人馬,其水師更是打遍東亞無敵手。

周延儒道:“左良玉在武昌,距離南京太遠,我們速度快的話,他還沒反應過來,潞王就被我們趕下臺了。現在的關鍵是鄭芝龍,他要是派水師過來,我們過不了江,那一切都是空談。”

高歡微微頷首,“確實!關鍵就是鄭芝龍!我們的時間不多,若是拖太久,清軍必定趁機南下。因此必須迅速過江,把潞王趕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