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梅開二度(第1/2頁)
章節報錯
現在清軍要破高歡大營,唯有以足夠的火炮轟擊大營。
在大炮的長期轟擊下,自治軍必然不堪炮擊,在傷亡面前,最終形成崩潰。
屆時,清軍就能騎兵貫陣,殺自治軍一個片甲不留。
這確實是阿巴泰最後一個念想,也是他大年三十夜,也要派遣清軍爭奪河堤的原因。
高歡回到營帳,立時召集眾將議事,商議怎麼端掉清軍的炮隊。
這時,在營帳內,宋獻策讓幾個文吏,按著附近的地形,做了一個沙盤。
高歡沉聲道:“阿巴泰殘害我中原百姓。這仗如果繼續僵持下去,韃子還會抓更多的百姓,前來送死。因此,我們必須打破眼下的僵局。”
這些日子清軍的暴行,令自治軍將士都恨得牙癢。
李平遠等人,都是義憤填膺,對於韃子是恨之入骨,俱是一臉的黑氣。
“督軍的意思是打上一仗?”劉啟沉聲道。
高歡沉聲道:“不錯,本督準備打掉韃子的炮陣。”
打掉清軍炮陣,高歡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這不僅是因為,眼下清軍炮陣,每日炮擊嚴重威脅自治軍大營的安全,還是因為高歡只有炮陣可打。
兩軍營地相距太近,而清軍又不像闖軍那樣疏於防備。
阿巴泰和八旗眾將,都是打了幾十年仗的老行伍。
他們統一了野人諸部,打敗了朝鮮,征服了蒙古,擊敗了明朝,戰爭經驗十分豐富,不是一般軍隊可比。
這使得清兵不會像闖軍一樣,犯一些基本錯誤。
闖軍營地常常防守鬆懈,也不安排足夠的崗哨,比較容易偷襲,而清軍或許是關外之民,在山林之中要時常警惕猛獸襲擊的關係,使得他們非常的警醒。
清軍不僅營盤堅固,明暗崗哨也足,而且還會派遣足夠的斥候,監視自治軍的一舉一動。
這都是清軍長期征戰,積累下來的經驗,也是清軍能夠擊敗眾多對手的原因之一。
有時候戰爭的勝負,往往就是一些經驗和細節所決定的。
在長達兩個月的對持中,高歡和阿巴泰都多次派遣兵馬,偷襲對方的營盤,可是雙方的防守都十分嚴密,以至於偷襲均告失敗。
而且,自治軍離開營地,去偷襲清營,一旦失敗,必然遭受騎兵追殺,再失手三次後,高歡就沒摸過阿巴泰的營盤了。
兩軍營盤相距五里,雙方所有的動作幾乎都在對方眼裡,高歡難以離開大營,去攻擊清軍營盤,能夠攻擊的目標,也就只剩下,河堤上的清軍炮陣。
在這裡交戰,清軍只能下馬步戰,那自治軍豁出去,還能一戰。
不過火炮乃是軍中利器,清軍對炮陣的把守,同樣嚴密。
這時高歡對宋獻策道:“軍師,說一說韃子的情況!”
宋獻策遂即指著沙盤說道:“此前,清軍多次發兵爭奪大營兩側的河堤,不過多次交手後,清軍知道同時佔據兩邊不太現實,所以如今放棄西段。眼下清軍與我軍重點爭奪之地,乃是東面這段河堤。現在清軍在距離我營地四里處的河堤上,設有營盤,配備二十門重炮,每日轟擊我軍大營。不過由於距離太遠,準頭和威力無法構成致命威脅。阿巴泰多次組織漢旗進攻,意圖將炮陣推進到三里之內,都被我軍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