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從開封知府衙門出來,乘坐馬車,回到侯家在城內宅子。

豪華的馬車經過兩座五楹牌坊,上書“父子進士”“忠孝政德”等字,顯示著侯家的門第。

這每一座牌坊都是敘述著侯家的牛逼,“父子進士”說的是侯恂和他父親侯執蒲,都是大明朝的進士,“忠孝政德”則是表揚侯家人忠孝,為官有政績,有德行。

此外,侯家在商丘老家,還立有侯恂和其兄弟中舉、中進士的牌坊,一連七八座。

一般人家,能有一座,就謝天謝地,可以稱為當地望族,看侯家這些牌坊,就知道侯家不好惹。

不過侯家牌坊雖多,卻沒什麼德行。

先說侯恂,這位東林大佬,明朝戶部尚書,一生沒幹過什麼值得稱道的事情,最為人知的就是他提拔了左良玉。

侯恂在明亡後,選擇隱居,並沒有出仕清朝,乍一看還算不錯,但事實上恐怕並非如此。

順治三年,侯恂回到商丘,便在老家耗費鉅萬建造了著名的“侯府南園”,那園子據說景色絕美,侯恂深醉其中“竟不知老之將至。”

這說明侯恂這個戶部尚書沒白當,朝廷滅了,侯家財富依舊驚人,而作為前朝大臣,這麼有錢,居然沒有清朝官吏去盤剝,還讓他建園子享樂,這並不符合常理,其中不可能沒有問題。

要知道,另一位東林大佬水太涼,後期因為偏向明朝,可是數進監獄,家財也被折騰光。

在說侯方域,雖有桃花扇,給他洗白,但卻改變不了,他民族敗類的本質。

明朝賣國賊很多,論又蠢又壞,侯方域絕對能夠排在第一。

他先是藉著其父侯恂與左良玉的關係,唆使左良玉東叛,造成弘光朝廷崩盤,輕易為清軍所滅。

在明朝滅亡後,侯方域沒有絲毫反省,投身抗清,而是立刻跪下,臣服於滿清,又去參與清朝的科舉,想到清朝做官,結果卻沒考上,成了笑柄。

對此,侯方域並不甘心,又轉而去給清朝總督張存仁獻計,掘開黃河,水淹榆園義軍,淹死十多萬義軍,百萬生靈,總結下來,就四個字“民族敗類”。

其實就算沒他獻計,清軍也要掘河,張存仁正好對外聲稱,乃侯方域獻計,把仇恨從清軍身上,引到侯方域身上。

結果清廷,偽善的一番表演,訓斥侯方域,不給他官做,反而贏得人心,而這個又蠢又壞的侯方域,獻了計,背了罵名,卻什麼都沒得到。

當漢奸都如此失敗,可以說是,明末漢奸又蠢又壞第一人了。

這時馬車穿過牌坊,來到一棟大宅子前,青衣氈帽,手腳幹練的僕人,立刻牽制馬韁繩,開啟車門,擺好腳踏,扶著侯公子下車。

“人都來了嗎?”侯方域問管家道。

管家忙點頭哈腰,“公子相召,誰敢不來,都在花廳候著了。”

侯方域滿意頷首,隨即在僕人的引領下,沿著長長的迴廊,走向花廳見客。

一路上,所過迴廊都是雕樑畫棟,每個鏤空的窗戶,都有不同的花紋,樣式完全不同。

在迴廊兩邊,樓臺閣樓相連,假山池塘相伴,每一景都耗費鉅萬,樸實無華中透露著侯家有錢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