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縣大災,百姓易子而食,李巖散盡家財,救濟百姓,在士紳大戶眼中,本就是個異類,得罪了不少人。

不過,李巖愛救濟救濟,士紳大戶躲在城裡,把城門一關,眼不見為淨,反正他們不會賑濟。

可是李巖一人,哪裡救得了杞縣十多萬饑民?

看著粥棚無糧下鍋,百姓相繼餓死,李巖滿懷悲憤,作《勸賑歌》勸說杞縣大戶賑濟百姓。

本來李巖散盡家財賑濟,就惹得大戶不滿,李巖多高尚,就襯托出他們多不當人。

不當人就不當人吧!

李巖要當善人他們不管,大戶們繼續在城裡過自己的日子,可李巖不僅自己當善人,還想讓他們也當善人,立刻就激怒了大戶。

城中大戶一合計,讓李巖這麼搞下去,遲早帶著城外的泥腿子,衝進城來把他們搶個精光,便讓縣令把李巖綁入城中,關押了起來,免得李巖帶著城外的災民造反。

縣令也恐懼李巖在饑民中的威望,也害怕李巖帶人鬧事。

官府解決不了災荒,卻可以解決,可能鬧事,不願意乖乖餓死的人。

縣令對於李巖的行為本就十分惱火,要不是李巖施粥,這些災民早跑去開封或者臨縣,現在聚集城外,形成巨大隱患,讓他坐立不安。

縣令對李巖的惱怒,加上縣裡的大戶一攛掇,縣令腦子一熱,便決定把李巖給辦了。

不過,縣令也不傻,並沒有直接去城外抓人,而是藉口商議賑濟,把李巖請進城,然後把李巖給扣了。

這一下,可激怒了城外的饑民,宋獻策見事有可為,立時登高一呼,城外數萬饑民,瞬間就反了。

宋獻策本想,趁勢衝入城中,打下杞縣,洗劫一空後,帶著隊伍和李巖返回登封。

不過饑民餓得碗都端不起,城內兵馬一衝,數萬人被殺了上千,驚慌四散,宋獻策也只能帶人逃到了葛崗。

這下縣裡更加認為李巖勾結亂民,要將李巖的事報上去,讓朝廷奪了李巖的功名,再下旨將李巖處斬。

現在,宋獻策領著饑民,聚集在縣城外,怕杞縣將李巖送到開封,一旦入了開封,那李巖可能就死定了。

因此宋獻策派人回來,請高歡派遣一支人馬前去增援。

這時,高歡站在地圖前,杞縣在開封東南,臨近開封城,官軍實力強大,高歡派兵的話,還沒走到杞縣,在半路就得被開封府的官軍攔住。

而且動靜太大的話,官府知道高歡要劫李巖,說不定不管規定,直接就把李巖給殺了。

高歡在大堂內沉思一陣,吩咐道:“去把黑虎叫來!”

楊彥忙點點頭出去。

現在高歡行了冠禮,成人了,原來的幾個小夥伴,也都大了一歲,高歡將七人,留在身邊,跟著他做一些事,作為心腹培養。

高歡進入書房,給宋獻策寫了一封信,出來時徐黑虎已經在堂內等候。

“將軍找俺!”徐黑虎抱拳。

高歡微微頷首,先問道:“馬隊訓練如何呢?”

在攻下禹州後,高歡又讓人在禹州搜了一遍,將禹州的騾馬收入軍中。

禹州不比登封,因為是鈞瓷和藥材產地,商業比較發達,商隊眾多,所以騾馬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