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學生何事幫上了韓大人的忙,還請韓大人明示。”馬玉和江以達一起說道。

韓文道:“本官在豐城當知縣,已有三年,官聲尚可,也有一些微末的政績。此前,我已經聽在吏部的同年向我透風,說考成之後,吏部會提拔我一級,到某府任一個六品的通判。就在我等著吏部的通知的時候,戶部和工部突然派了幾名官員到豐城,讓我向他們說明修築羅山水庫,還有韓氏灶、紅壤改良這些事情。

這幾件事情,你們都是知道的。修水庫一事,是改之起的頭,獨文和經兮功不可沒。這韓氏灶、紅壤改良,都是改之所為,本官可是一點功勞也沒有的……”

“韓大人過謙了。”蘇昊說道,“學生在這些事情上,只是出了點主意,跑了跑腿,沒有韓大人的鼎力支援,這幾件事如何能夠做成呢?”

“本官也算是貪天之功吧。”韓文說道,“戶部和工部的官員考察之後,認定這幾件事都做得非常出色,而且給百姓帶來的收益也是十分可觀的。今年夏季,江西各府縣暴雨成災,唯有豐城縣因為有羅山水庫蓄洪,全縣沒有因雨成災,這個功勞本來應當算在獨文和經兮頭上的,結果他們也給栽到本官頭上了。”

馬玉和江以達連忙說道:“這原本就得益於韓大人的高瞻遠矚,學生只是代韓大人做事而已。”

“這些事情,本官都會記在心上的。”韓文對幾個人說道。

“然後呢?”蘇昊問道。

韓文道:“然後,又過了半個月,我就接到了吏部的通知,將我連升三極,升任淮安知府。我朝開國至今,這樣提拔官員的事情,還是很少見的。聽說,這是內閣王次輔親自下的令,這其中的深意,改之、獨文,你們可能悟出?”

“我明白了。”蘇昊點點頭說道。

事情其實已經很明白了,萬曆和王錫爵有意重用蘇昊,但卻受到了內閣的抵制,最後給蘇昊委任了一個六品主事的職務,發配到淮安來治水。王錫爵非常清楚,蘇昊沒有任何勢力可以依靠,如果單槍匹馬在淮安做事,十有**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

在王錫爵去考察蘇昊等人的時候,蘇昊等人曾經向他提起過在豐城做的一系列事情,並且也特別提到了韓文對他們的支援。王錫爵靈機一動,當即指示工部和戶部去豐城考察韓文的建樹,並以此為由,將韓文樹為有作為的官員的典型,給予連升三極的獎勵。

隨後,王錫爵便指示吏部把韓文派到淮安來當知府,這樣一來,蘇昊等人在淮安就擁有了一個強有力的靠山,足以掃除許多障礙了。

韓文與蘇昊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是讀書人出身,身上也沒有貼著閹黨的標籤,是一個大明官場可以接受的人物。提拔韓文,不像提拔蘇昊那樣敏感,既然是王錫爵發了話,吏部就直接給辦了,也沒有引起什麼非議。

淮安府這些年來災害頻發,在淮安府當官,已經不算什麼好差事了。韓文如果不是看到自己被連升三極的份上,恐怕也不樂意接這樣一個爛攤子。當然,不管這個攤子多爛,它畢竟是一頂四品的官帽,韓文有什麼會拒絕呢?

到淮安之前,韓文在吏部的同年把他升遷的前因後果都向他說了一遍,韓文這才知道自己原來是沾了準女婿蘇昊的光,也知道了蘇昊、馬玉等人即將赴淮安上任。這些天,他一直都在府署等著蘇昊等人上門,直到今天眾人才見了面。

“改之啊,你任工部主事,是皇上和王次輔替你爭取到的,這是皇恩浩蕩的事情啊。皇上派你到淮安來治河,若能做得好,你日後的前程當是一片廣闊,沒準本官也能跟著再沾你一次光呢。”韓文說道。

蘇昊道:“皇上和王次輔的知遇之恩,學生永誌不忘。有韓大人坐鎮淮安府,學生對於治河的信心就更足了。無論如何,學生也要做出一番成績,上報朝廷,下報黎民。”

“好,改之、獨文、經兮,我們師生幾人就一齊努力,報答這皇恩浩蕩吧。”韓文說道。蘇昊、馬玉這些人都是豐城縣的秀才,當年秀才要參加童子試,第一場考試就是在縣裡考的,知縣是法定的主考官,所以可以說是所有秀才的老師。韓文說師生共同努力,是一種比較文藝的說法。

“學生謹遵韓大人的教誨!”蘇昊等三人齊聲應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