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 抱團(第2/2頁)
章節報錯
拉斐爾道:“是的,我馬上就要說到重點了。據軍官們和這位道士交流的情況,中國人似乎有意染指東南亞,他們正在幾個海港大規模地建造軍艦。我們看到的這些,是他們造的第一批軍艦。”
“什麼?你是說,中國人還在建造更多的軍艦?”瓦爾多真的有些吃驚了。剛剛結束的這一仗,他們遭遇的是18艘中國戰船,如果中國人造出更多的戰船,恐怕把整個西班牙國內的艦隊都調過來,也無濟於事了。
拉斐爾道:“據這位道士說,中國人準備建造不少於100艘大船,還有幾百艘小船。不過,他們目前面臨著木料以及造船工人方面的短缺,預計在一兩年內不可能完成這個造艦目標。”
“即使是一兩年後建造完成,那也是非常可怕的。”凱文沉著臉說道。
拉斐爾道:“所以,我們如果要與中國人決戰,必須搶在他們後續的軍艦造出來之前。如果僅僅是這18條船,我們還是有辦法對付的,更多的,我們就沒辦法了。”
“他們現在只剩下15艘了。”瓦爾多糾正道,他是親眼看到有3艘中國戰船被擊沉的,“不過,我們卻只剩下了5艘戰船,你不會建議我讓那些運輸船去作戰吧?”
運輸船當然也能夠參戰,前提是對船艙進行改造,把火炮裝上去。但一方面時間來不及,另一方面瓦爾多也找不出那麼多能夠裝上運輸船的火炮,所以這個想法只能是說說而已。
拉斐爾道:“那位道士曾經漏了一句話,我以為對我們很有啟發。”
“什麼話?”瓦爾多問道。
拉斐爾道:“他說,歐洲國家與中國相比,只是一些小國。每個國家想和中國單獨作戰,是不可能打贏的。但如果歐洲國家聯合起來,中國就不行了。”
“聯合起來?”瓦爾多一下子抓住了拉斐爾話裡的關鍵,不禁陷入了沉思。
“可是,我們歐洲人本身還在打仗呢。”凱文嘀咕道。
拉斐爾道:“瓦爾多先生,凱文先生,我的看法是,我們歐洲人在歐洲互相爭鬥,但在亞洲,應當聯合起來。這就像是在海上遭遇了風浪,再大的敵人也會互相幫助,否則就誰也活不了。現在中國人打算染指東南亞,如果我們各個國家各自為戰,最終必然被中國人各個擊破。如果能夠聯合起來,就擁有了與中國人一戰之力。”
拉斐爾說的中國道士,自然就是蘇昊派出的金牌間諜陳觀魚。他複述的這些話,都是陳觀魚以佈道的名義,逐漸說給基地的下層軍官們聽的。下層軍官們覺得陳觀魚的話頗有道理,於是轉述給拉斐爾,又由拉斐爾轉告了瓦爾多。
無論是瓦爾多還是拉斐爾,都沒有去懷疑這個中國道士說這些話的用意。在他們看來,陳觀魚也許真的是受到了中國官府的迫害,所以才會站到歐洲人的立場上來支招對付中國人。因為陳觀魚的這些主意,實在太不符合中國人的利益了,倒更真像是全心全意替歐洲人考慮的樣子。
促成歐洲人的聯合,然後一戰解決在南洋的歐洲勢力,這是李贄給蘇昊出的主意。蘇昊敢於把這個想法付諸實施,是出於對大明水師實力的高度自信。海上作戰的困難之處,在於大海茫茫,敵人藏在哪裡,自己無從判斷。如果不能把敵人聚起來一次性地消滅,一旦歐洲海軍化整為零,採取海盜式的作戰策略,那對於大明來說,就太麻煩了。
瓦爾多猜不出明軍的真實實力,怎麼會想到蘇昊居然有這樣大的野心呢?
“拉斐爾先生,你覺得我們去和英國、荷蘭等國的海軍談聯合的事情,他們會有興趣嗎?”瓦爾多問道。
拉斐爾道:“與中國人相比,我想他們會更願意接受我們的。我們可以向他們說明利害,告訴他們一旦中國人的艦隊形成,無論誰都不可能佔用中國人,到時候大家都不得不退出東南亞,甚至要退出整個亞洲。我想,英、荷各國的艦隊司令,應當都是顧大局的人。”
“好吧,眼下我們也只能這樣做了。”瓦爾多想明白了。西班牙艦隊在歐洲與英國艦隊進行過殊死決戰,並因此而導致了無敵艦隊的覆滅,但在亞洲,兩國艦隊並沒有發生過沖突,相反,大家互相還有一些默契,保證炮口一致對外。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種默契變成同盟,大家共同出兵,去剿滅尚未成形的中國艦隊,瓦爾多相信,其他那些國家的艦隊對於這件事應當會有興趣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