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太好了!”蘇昊扭頭去看李贄,發現李贄的臉上也露出了淺淺的微笑。

出京之前,蘇昊和李贄還真擔心大明造大型海船的技術荒廢多年,一時難以恢復。海船與江河內水上使用的船舶不同,必須能夠經得起海上的大風浪。以及海水的侵蝕。龍江寶船廠素有造海船的經驗,但這麼多年沒有造船。永樂年間的工匠早已作古,他們的後人是否還能夠掌握這些造船工藝,蘇昊心裡還真是沒底。

從蔡國柱的講述來看,匠戶們並沒有因為船廠的蕭條而放棄對技術的傳承。他們就像是一群苦行僧一樣,在最艱苦的條件下,堅守著一塊淨土,讓祖先的手藝一代一代保留下去,薪盡火傳。

“客官。如果小人沒猜錯的話,你們是想來找人造船的吧?”蔡國柱講完船廠的故事,收起了剛才那副自信的神情,怯怯地對蘇昊和李贄問道。

蘇昊反問道:“你怎麼看出來的?”

蔡國柱道:“你們二位都是有身份的人,能夠花半天工夫坐在小人這攤子上聽小人講古,分明就是對我們船廠感興趣嘛。我們這船廠一不產金、二不產銀,二位如果不是想造船。能來我們船廠幹什麼?”

蘇昊笑道:“那麼請問蔡二哥,平素來找船廠造船的人多嗎?”

蔡國柱道:“客官這話就問得外行了,我們這是官辦船廠,私人的船,我們是不接的。那些客商都是自己找個小船廠,然後從我們船廠聘工匠去造船。我不是說了嗎。要論手藝,我們船廠的匠戶那是天字第一號的。”

李贄插話道:“蔡小哥,你們的匠戶出去幹私活,提舉不管嗎?”

李贄說的提舉,是船廠的最高長官。由於龍江寶船廠的重要地位。在明朝初年,朝廷就在這裡設了一個提舉司。派駐了一名從五品的提舉負責船廠的各項事務。這些年雖然船廠的業務幾乎全部停止了,但提舉司卻沒有撤銷,提舉這個職位也依然有人擔任。

不過,在明初的時候,龍江船廠的提舉是一個美差,每年過手數十萬兩的造船經費,手指縫裡隨便漏一點,也能掙個盆滿缽滿。到現在,提舉就是一個苦差事了,在工部,向來都是把那些不擅拍馬、不會做人的官員派到這種地方來當提舉,相當於流放的意思。

蔡國柱聽到李贄的問話,稍稍壓低了一些聲音,說道:“老先生慎言,小心被人聽見。我告訴二位,如果你們想來請我們的匠戶去幫忙造船,還得先去見見我們提舉大人。他不許可,匠戶是不敢隨便外出的,要不就是掉腦袋的事情了。”

“那麼,你們提舉大人怎麼樣才會答應讓匠戶去幫我們造船呢?”蘇昊問道,既然蔡國柱誤以為他們是來找人幹私活的,他也就索性裝下去了。

蔡國柱神秘地笑笑,說道:“這提舉大人的事情,我們這些小人哪敢妄自猜測。以小人之見,總得有個這樣的意思吧……”說到此,他用手做了個搓寶鈔的樣子,意思是說需要向提舉行賄,蘇昊和李贄對此都是心知肚明的。

“好吧,多謝蔡二哥指點。”蘇昊站起身來,扔了塊碎銀子在桌上,以充飯資。

蔡國柱拾起銀子,愁眉苦臉道:“客官,你們二位用的這點酒菜,一共是60文,你這銀兩太大了,小人找不開啊。”

“不用找了。”蘇昊道,“剛才蔡二哥給我們講了這麼多船廠的事情,又提點了我們該如何去見提舉,多出來的這點銀子,就算是在下的一點謝意吧。”

“哎呀,客官給的太多了,小人……小人……”蔡國柱不知說什麼好,他擺四五天攤子也掙不來這麼多錢,眼前這位客官卻隨隨便便就當個謝禮送給他了。他吭吭哧哧了半天,才說道:“小人多謝客官了,客官若是跟提舉說好了,要在廠裡請工匠,可以來找小人,小人能給你們介紹手藝最好的匠戶。如果你們需要櫓匠的話,小人全家都可以去,保證讓客官滿意。”

“會麻煩蔡二哥的。”蘇昊說道,“我們現在就打算去找提舉,蔡二哥知道提舉現在何處嗎?”

“提舉就住在提舉司,輕易不會外出,我帶你們去吧。”蔡國柱積極地說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