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 官商(第1/2頁)
章節報錯
蘇昊說的兩位信使,正是董天章和楊來禎這兩位官商。
董、楊二位是蘇昊初進京城的時候就結識的商人。他們之間算是不打不相識,在蘇昊把他們收拾了一番之後,雙方握手言和,非但沒有結下仇怨,反而成了生意上的盟友。在太監李龍的撮合下,蘇昊、李龍加上董、楊二位聯合在北直隸開了幾個大煤礦和大鐵礦,掙了不少錢。蘇昊在京郊建的工廠,也有董、楊二位的股份,在產品銷售方面,董、楊二位的門路是蘇昊望塵莫及的。
據李龍向蘇昊透露的資訊,董天章的靠山是吏部侍郎周惟安,楊來禎的靠山則是忠勇侯莊彌高,他們屬於典型的官僚買辦。而據李贄的說法,每個朝廷重臣的後面,都有一些替他們經商掙錢的經紀人。官商勾結這種事情,在明朝官場上是公開的秘密,大臣們之間可以互相進行政治攻擊,但一般不會破壞別人的生意,甚至於有時候朝堂上打得不可開交,恨不得你死我活,私下裡卻還聯手做買賣,共同發財。
這一次,藉著給蘇昊送軍火的機會,董天章和楊來禎二人來到了寧夏城,其實是想看看有沒有什麼商機。蘇昊在信中談到了有關煤礦和暖棚之類的事情,讓這二人感到有機可趁。
二人剛剛到寧夏的時候,蘇昊忙著和李如松合作攻城,沒有時間去陪他們。等到蘇昊騰出手來,卻發現這二位在寧夏城混得如魚得水,比他這個副總兵還有市場。
“二位這些天忙啥呢?”蘇昊在寧夏城的臨時住所會見董、楊二人,一見面就笑呵呵地對他們問道。
董天章笑道:“蘇總兵忙國家大事,我和詔伯不敢打攪,也就順便忙點生意上的事情,都是上不了檯面的。不過,這幾日忙活下來。倒也替蘇總兵弄到了幾萬兩銀子,算是不虛此行吧。”
“什麼買賣這麼賺錢?”蘇昊一愣,他的生意和董、楊二位是合作關係,董天章說替他掙到了幾萬兩銀子,就意味著董、楊二人也掙到了相應數量的銀子,這得是多大的一筆買賣啊。
楊來禎道:“其實也沒什麼,遼東的李總兵找到我們兄弟二人,說想採辦一些勘輿營這樣的火炮、手雷和火槍。這件事蘇總兵過去也跟我們交代過的,我們就按蘇總兵說的價錢,加了幾成。結果李總兵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蘇昊在京郊建的工廠,生產望遠鏡、化妝鏡、高錳鋼刀具和盔甲等物,還生產各種火器。前者是可以直接上市場交易的,後者則只能針對軍方進行銷售。蘇昊要裝備勘輿營,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必須把工廠的出產銷售出去。在此之前,蘇昊曾經委託董、楊二人幫忙聯絡各地的軍鎮,銷售蘇氏工廠的火器。價格方面的事情,也是事先就已經約定過的。
作為尋常的商家,生產火器就屬於犯禁的事情,更不用說公然銷售。但蘇氏工廠是有萬曆的股份在內的。加上董、楊二人在朝中也有深厚的背景,所以做這些軍火貿易並沒有什麼問題。在此前,董、楊二人也曾銷售出去一些火炮、火槍之類,但銷量很小。這一次,看來他們是逮著一個冤大頭了。
“李總兵目睹了蘇總兵大破寧夏城的盛況,對於咱們的火器愛不釋手。我和亭也找到李總兵門上。說能夠提供一模一樣的火器,李總兵當即就表示要40門火炮,1000支燧發槍,還有子彈、炮彈若干,林林總總,算下來十幾萬兩的額度呢。”楊來禎向蘇昊解釋道。
“這個李總兵,可真是有錢人啊。”蘇昊感慨道。
這一次蘇昊助李如松破寧夏城,說好不與李如松爭功,但需要李如松出錢補償火器的損耗。李如松痛快地給了蘇昊十萬兩銀子,從蘇昊手裡買到了破寧夏城的首功。蘇昊沒有想到的是,在打完這一仗之後,李如松竟然還會再花十幾萬兩銀子,購置各種火器,如果不是有錢人,哪有這麼大的魄力。
“蘇總兵,李總兵那邊雖然提出了這個要求,可是我和詔伯並沒有馬上答應他,主要是還要聽聽蘇總兵的意思。”董天章說道。
蘇昊詫異道:“你們要聽我的什麼意思?莫非你是擔心我們的工廠一時生產不出這麼多火器嗎?”
“這倒不是。”董天章道,“我跟李總兵說了,他要的量太大,我們只能分批提供給他。他也答應了,說全部貨品兩年之內交付就行了。”
“那你們擔心什麼?”蘇昊問道。
董天章道:“董某聽說,這一次蘇總兵憑火器破敵,功勞不小。這火器乃是咱們勘輿營的看家寶貝,若是大量賣給李總兵,日後他豈不是要與蘇總兵爭功了?”
“這……這個倒是無妨。”蘇昊張口結舌,他萬萬沒想到董天章竟然會替他想到這一步,他理了理思緒,對董、楊二人正色道:
“二位掌櫃,咱們合作也兩年了,蘇昊的心思你們還不瞭解嗎?我不是敝帚自珍之人,李總兵採購這些火器,也是用於戍邊,這是好事,我們應當支援。至於說爭功,我還真不擔心。這個世界上能建功立業的地方多得很,我只希望大家都能夠立功才好。”
其實,蘇昊還有其他的話沒有說。作為一名穿越者,他知道日後大明最大的外敵正是遼東的建州女真。如果李如松獲得這些先進火器之後,能夠一舉把奴爾哈赤給平定了,替大明消除一個禍患,那可就太好了。這樣的事情,他是沒法對這兩個商人說的,他在心裡琢磨著,是否能夠找個機會去向李如松說道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