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都買不起的東西,改之自己能夠掏腰包來置辦。改之,你簡直是富可敵國啊。”蕭如燻半是玩笑半是嫉妒地說道。

蘇昊道:“相比士兵的生命,置辦這些裝備的錢算得了什麼?蕭大哥,你現在親眼目睹了燧發槍三段射擊的威力,你認為我軍若是出城與哱拜叛軍交戰,能有幾分勝算?”

蕭如燻沉吟了一會,說道:“這個我還真有些拿不準。今日一戰,對方是步兵,而且城牆之上沒有什麼騰挪的餘地,加之勘輿營是突然發難,對方措手不及,是以有些大勝。若是到了野外,叛軍的騎兵也是非常強大的,我不知道改之的三段擊能否抵得住騎兵的衝擊。”

“不試一試,怎麼知道呢?”蘇昊說道。

蕭如燻道:“這未免太冒險了,當下我等的職責,主要是守住平虜城,拖住哱拜。要破哱拜,還是等朝廷的援軍到來再說。若是貿然出城,萬一不能勝,損兵折將事小,丟失了平虜城,會給我們日後破敵帶來無盡的麻煩。”

“既是如此,那就先算了。”蘇昊無奈了。蕭如燻的謹慎也是有道理的,蘇昊也不想因為自己的衝動而壞了大事。

接下來,就是討論未來一段時間守城的策略問題,在認識到火器的作用之後,蕭如燻提出,將平虜所與勘輿營兩方計程車兵混編,共同承擔守城職責。在遇到敵軍攻城的時候,平虜所計程車兵負責以冷兵器抵擋登城的敵人,勘輿營計程車兵則負責用燧發槍進行遠端打擊。蕭如燻還特別強調,日後向朝廷上報戰功時,蘇昊將與自己平分秋色。

酒足菜飽,蘇昊等人向蕭如燻告辭,返回勘輿營的住處。蘇昊讓陳道、徐光祖回去休息,自己來到了勘輿營的議事廳,李贄和徐光啟正在那裡等候著他。李贄因為頂著一頂欽犯的帽子,不便到處拋頭露面,因此沒有去參加蕭如燻的宴會,但作為蘇昊的智囊,在這種時候,他必須要隨時瞭解有關的情況。

“情況怎麼樣?”李贄對蘇昊問道。

蘇昊道:“從蕭參將那裡得到的訊息,朝廷已經任命陝西總督魏學曾為帥,統領陝西四鎮兵馬包圍寧夏。與此同時,朝廷正在準備調集遼東等地的兵馬前來平叛,不過,這些援軍到來的時間還沒確定。”

李贄又問道:“關於主動出城尋敵作戰的事情,蕭如燻是如何答覆的?”

蘇昊道:“他不贊成。”

“理由呢?”李贄問道。

蘇昊把蕭如燻的話向李贄複述了一遍,李贄想了想,說道:“蕭如燻如此謹慎,倒也是為將之道。”

“李先生也贊成蕭參將的做法嗎?”蘇昊反問道。

李贄搖搖頭,說道:“當今敵強我弱,固守待援,從兵法上說是最為合適的。但從我大明社稷來說,若我等能夠出城破敵,分擔朝廷的壓力,是更為有利的。”

“此話怎講?”蘇昊道。

李贄道:“寧夏叛亂是一件大事,換到從前,朝廷此時早已大舉興兵討伐了。但從蕭如燻說的情況來看,朝廷至今尚未決定如何討伐,這說明了什麼?”

“小子不知。”蘇昊坦率地說道。

李贄道:“若老夫沒有猜錯,朝廷是想以最小的代價來解決寧夏之變,其原因在於朝廷的財力不堪重負,難以大量調兵。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固守待援,朝廷就無計可施,只能勉強派兵。這樣雖然平定哱拜沒有懸念,但蒼生百姓難免要為這一仗擔負更多的稅賦。”

“戰爭打的就是後勤嘛。”蘇昊說道,“依李先生之見,我們該如何做才最有利於社稷呢?”

李贄道:“尋找有利機會,主動向叛軍發起進攻,消耗叛軍的力量。這樣一來,朝廷需要派的兵就可以大幅度減少,軍資的耗費也就能節省下來了。”

“我明白了,我再去向蕭參將說明吧。”蘇昊說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