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如燻道:“萬萬不可。哱拜是韃靼人出身,他的手下也有不少韃靼人,馬上騎射的功夫很強,非你我兩軍可敵。我等堅守城池,可以揚長避短,與之抗衡。若是棄城不守,與他在平原交戰,只怕是凶多吉少。”

“蕭參將所言有理,改之,對付哱拜,我們要像對待韃靼人一樣,輕易不可在平原交戰。我大明軍隊與韃靼人在平原上交戰,若兵力相當,十戰至少九敗,更何況如今哱拜軍力遠在我之上,出城野戰對我不利。”徐光祖也勸道。

“可是,我們這樣死守,有何意義呢?”蘇昊問道,在他想來,守城實在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人家在外面圍著,自己在城裡待著,什麼都不能幹。古書上經常說某地守城幾年,以至於城中連老鼠都被軍民吃盡了,這種困守孤城的做法,有什麼意義呢?

陳道解釋道:“改之,你可別小看死守,若我們能夠守住平虜城,那就是大功一件了。哱拜拿不下平虜城,就不敢放手渡河東犯,否則一旦朝廷前來進剿,他就會面臨腹背受敵的困境。我們守住平虜城,就相當於掐住了哱拜的命門,只要一直守到朝廷的進剿大軍到來,就足夠了。”

“呃……好吧。”蘇昊點點頭,在打仗的問題上,他也不敢太過於輕率,既然大家都說不能出城,而且守城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他也就不再與眾人爭執了,先守一守再看。

既然確定要據城固守,就需要把城外的人員都撤進城來。蕭如燻派出傳令官,到城外各軍屯號令軍卒們迅速帶著家屬和財產進平虜城躲避。蘇昊也派人傳令,讓散佈在各處進行測繪作業的勘輿營士兵們停止工作,返回平虜城。

平虜城裡的官兵聽說哱拜叛亂,也都知道大戰在即,紛紛按著安排開始加固城牆,準備各種守城物資。平虜城裡囤積的糧食很多,足以支援固守半年以上。蘇昊讓勘輿營計程車兵們也跟著做好守城的準備,陸秀兒、徐光啟他們運來的武器和彈藥此時就能用上了,蘇昊相信,憑著這些火器,守住城防應當是沒有困難的。

江廷輔在熊民仰等人的保護下,逃出了寧夏城,來到平虜城,把劉東暘等人起事的經過又向蘇昊、蕭如燻等訴說了一遍。蕭如燻請江廷輔在平虜城住下,協助指揮守城事宜。

再說寧夏城裡,劉東暘起事之後,全城的官兵都人心惶惶。有些叛兵趁機劫掠寧夏城原官員家裡的財物,殺人放火,搞得烏煙瘴氣。也有一些不願意叛亂計程車兵與劉東暘一夥發生衝突,雙方互有死傷。

哱拜派出了他的私兵蒼頭軍配合劉東暘平定寧夏城的混亂,整整經過兩天的時間,一切才逐漸平息下來。劉東暘把不願意屈服的官員或殺或關,強佔了各處衙門,還開啟監獄,放出囚犯,又燒燬了官衙裡的各種卷宗,鐵了心要與大明為敵了。

劉東暘出身於下層,知道普通官兵的需求。他把從黨馨等人的府衙中搜出來的金銀分發給官兵,從而贏得了官兵們的支援,一些原本還有左右搖擺的官兵也逐漸接受了現實,歸順於劉東暘的麾下。

在將寧夏城中近萬人的軍隊都控制在手中之後,劉東暘開始建立自己的管理系統,他自封為寧夏總兵,拜哱拜為謀主,哱承恩、許朝分別為左右副總兵,哱雲、土文秀為左右參將,其餘參與叛亂的軍將也各有封賞。

哱拜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建議劉東暘迅速發兵,攻佔寧夏全鎮。劉東暘言聽計從,兵分幾路,由哱承恩、哱雲、土文秀等人分別率領,撲向中衛、靈州和北路的平虜城等地。

“蕭參將,不要放箭,小人乃是哱雲參將麾下小校古欽,奉哱參將之命,特來傳話!”

這一日,平虜城下跑來了一小隊騎兵,領頭的一人手裡搖著一面小小的白旗,驅馬一直跑到城牆下,對著上面聞訊而來的蕭如燻大聲地喊道。

蕭如燻手扒在城牆的箭垛上,探頭出去看著下面的小校,朗聲問道:“哱雲有什麼話要說,你就快點說吧。”

那名叫古欽的小校應道:“哱參將說了,我家哱王子素來敬仰蕭參將的威名,不願雙方刀兵相見。只要蕭參將願意歸順,哱王子願保蕭參將為寧夏鎮副總兵。未來若能再佔西北重鎮,必讓蕭參將以總兵銜據守。”

“哱王子是誰,本將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蕭如燻明知故問。

“哱王子就是原來的哱副總兵,寧夏鎮劉總兵已拜哱王子為謀主。”古欽解釋道。

蕭如燻一口唾沫直吐到城下:“呸!不就是哱拜嗎?他本是一個蠻夷之人,受我大明庇護多年,不思報恩,反倒起兵叛亂,這等賊子,也敢勸本將投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