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在!”工部尚書曾同亨連忙上前答應。

“馬玉等幾人,治河有功,應予擢升,你們工部擬個章程吧。”萬曆吩咐道。

“臣領旨,工部正準備報請吏部批覆,擢升馬玉為六品主事,江以達、譚奇俱為正七品所正。”曾同亨說道。

萬曆點點頭:“朕準了,吏部這邊抓緊辦吧。”

“遵旨!”吏部尚書宋纁應道。馬玉這些人都屬於標準的讀書人,並沒有被貼上閹黨標籤,所以朝臣們並不拒絕他們的升遷。

說完馬玉等人的事情,萬曆把話題又帶回到蘇昊頭上,他對鄔伯行問道:“鄔侍郎,你說治河之事,不能見蘇昊的才華。那依你之見,如何才能驗證這個蘇昊是不是人才呢?”

鄔伯行道:“聖上,時下正好就有一件事,需要一名得力的官員去辦,不知這蘇昊能不能擔下來。”

“何事?”萬曆問道。

鄔伯行道:“今有廣東道御史王藩臣等奏報河南汝寧府豪強兼併土地,致百姓流離失所,此為汝寧府民變之根源。臣聽聞蘇昊在淮安府曾協助知府韓文清丈田畝,豪強無不屈服。何不遣蘇昊領勘輿營赴汝寧府,揚其清丈田畝之長,還汝寧府百姓以朗朗青天。此事若能辦成,既可為朝廷解厄,又可給蘇昊以歷練,讓年輕人早日成長,以當大任。”

“這……”萬曆有些為難了。

作為皇帝,萬曆對於全國上下的那些事情還是有所瞭解的。汝寧府的事情十分複雜,不僅僅有豪強兼併土地的事情,還有官紳勾結、土匪橫行等問題。以往朝廷也曾派過專員去巡視,打算解決當地的問題,結果無不鎩羽而歸。蘇昊在淮安府清丈田畝,背後有韓文的支援,而且還借了平倭寇的餘威,這才順利完成。讓他到汝寧府去,要想故伎重演、再創輝煌,只怕不那麼容易。

萬曆正待找一個什麼理由來否決鄔伯行的提議,下面稀里嘩啦地站出來十幾名二品、三品的官員,一齊奏道:“臣附議!”

附你妹的頭啊!

萬曆在心中暗罵道,他知道,這些官員所以會跑出來附議,純粹就是想看他的笑話。他剛才這一猶豫之間,官員們就看出來了,知道這事讓萬曆很為難。大明朝堂上的潛規則,只要是皇帝為難的事情,臣子就一定要支援,不擅長刁難皇帝的大臣,能算是諍臣嗎?

看到大家都在起鬨,萬曆也沒話可說了,他看看一直站在自己一邊的王錫爵,王錫爵也向他投來一個無奈的目光,表示這事無法挽回。萬曆點了點頭,說道:“既是眾望所歸,那朕就允了鄔侍郎的提議。不過,若是派蘇昊去汝寧府主持清丈之事,就不宜再以六品工部主事的名義去吧?名不正,則言不順嘛。”

鄔伯行道:“皇上聖明,老臣也以為,蘇昊不宜再以工部的身份去汝寧。朝廷差蘇昊去汝寧,名為清丈,實則還有督察百官、懲治與豪強勾結的官吏之責,所以應以都察院的名義去。老臣舉薦蘇昊為都察院都事,大家以為如何?”

鄔伯行說著向眾人投去一束意味深長的目光,那目光中分明在說:求粉,求頂,求贊!

方才“附議”的那十幾個官員趕緊又跑出來了,不過,這一回萬曆的動作比他們更快。這些官員身形剛剛一動,萬曆就斷喝了一聲:“糊塗!”

這一嗓子,把大家都給震住了,那些官員手剛剛抬起來,連忙又放了下去,不知道萬曆想說什麼。

萬曆看著鄔伯行,皺著眉頭說道:“鄔侍郎,你搞錯了吧?都事是七品,而蘇昊現在的品級就已經是六品了。你讓一個六品官改為七品官,這是舉薦,還是彈劾?”

“呃……”鄔伯行知道自己玩得有點過火了,不禁尷尬起來,他支吾道:“聖上恕罪,老臣剛才是失言了,其實老臣是想舉薦蘇昊為都察院經歷,這是六品銜,不會辱沒蘇昊的功勞。”

“眾位愛卿,大家覺得呢?”萬曆看著朝臣,沉聲問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