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他鄉遇故知(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秀才長得眉清目秀,身上的襴衫看起來非常乾淨,出門在外能夠保持這樣乾淨,可見其人是頗為注重儀表的。聽到熊汲介紹他,他站起身,對蘇昊和陳道拱了拱手,說道:“在下徐子先,松江府人士,現在是白身。”
蘇昊和陳道也各自報了自己的名字,陳道自稱是一個小衙門裡不入流的小官,熊汲知道他是掩飾,卻也非常聰明地不予揭穿。
小二給蘇昊和陳道拿來了碗筷,熊汲吩咐小二給自己這桌加幾個好菜,又安排給陳觀魚他們那桌也送去一些酒菜,說賬都掛在他的名下。蘇昊抱拳表示了感謝,不過卻偷偷回過頭向陳觀魚使了個眼色。陳觀魚非常機敏地給店小二塞了一錠銀子,把自己和蘇昊那邊的飯錢都付上了。
眾人初次見面,互相敬了幾杯酒,敘了敘長幼順序,其中自然是陳道年齡最大,已經是40多了,熊汲次之,30歲,徐子先28歲,蘇昊過了年才到18歲,是實實在在的小老弟了。
客氣過一番之後,陳道對熊汲問道:“伯江適才說菜價高,所以驛館不給客人備飯,是何意思?”
熊汲笑道:“我近日一直在江西做糧食生意,過這樵舍驛也不下10次了。早在半年前,這餘驛丞就說驛館的灶壞了,到現在還沒修好,這就是不想給客人備飯的意思了。”
“原來如此。”陳道也笑了起來,他是個久在官場中混的人,一聽熊汲這話,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按照規定,驛館要負責過往公務人員的廩給,標準是一天三升米或五升米。廩給的米價是按官價計算的,也就是一兩銀子兩石,但當地的米價、菜價都漲了,用這些錢根本就不可能吃飽,更不用提吃好。
餘宜迫於無奈,只好說灶壞了,讓客人去酒樓吃飯,回來之後他按照著朝廷的規定算五升米的補助就完了。至於客人去酒樓實際要花多少錢,餘宜就管不著了,這也算是一種自保的方法吧。
蘇昊也想明白了這一節,對於餘宜的不滿也就消失了。當個驛丞也不容易,自己就多體諒吧。不過,新建縣的災情竟然重到這個程度,卻是蘇昊沒有想到的,他在豐城待著,對於今年全省的旱情之重,還真沒有太多的感覺。
熊汲說道:“今年江西的旱災,還真是厲害,不少府縣都有半數的田地絕產,糧價暴漲,百姓中賣兒鬻女者,雖有官府救濟,也是杯水車薪。不過,聽說你們豐城的情況還好,是這樣嗎?”
蘇昊應道:“豐城也遭遇了大旱,不過我們韓知縣率領官民打井有力,所以災情倒不那麼嚴重,這也是天照應吧。”
熊汲大搖其頭道:“蘇老弟此言差矣,你是豐城人,難道不知道豐城此次所以受災不嚴重,全是因為一人之功嗎?”
“呵呵,有這事嗎?小弟卻是不知。”蘇昊裝傻充愣道。熊汲說是一人之功,蘇昊猜也能猜出是指誰了,他唯一覺得意外的是,自己的名聲居然能傳得如此遠了。
熊汲道:“我在這江西地面上來來往往,早就聽人說了。大旱之時,布政司下令各地官民打井抗旱,然各地打井的效果相差迥異,其中豐城打井的效果是最好的,大家都說,那是因為知縣在鄉間覓著了一位神密的地師,有鬼神相助,勘井十中**,這才救了一縣的黎民啊。”
蘇昊笑道:“什麼地師不地師的,民間傳說,多半是以訛傳訛,熊兄不可全信。”
那徐子先也插話道:“小弟也覺得此論有失公允,最起碼,這鬼神之論,小弟一向是不太相信的。”
蘇昊道:“子先兄所言甚是……”
徐子先道:“不過,關於豐城縣勘井一事,我也有所耳聞。聽說那名勘井的地師學的是西夷之法,與我大明的勘井術有所不同。光啟倒是心嚮往之,期盼能有機會與之一見,討教一二。”
“這個嘛,其實……什麼,你剛才說你叫什麼?”蘇昊有待謙虛幾句,忽然從徐子先的話中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不禁驚問道。
徐子先道:“哦,在下姓徐名光啟,子先是在下的字。”
“你就是徐光啟!”蘇昊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