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 吃飯的問題(第1/2頁)
章節報錯
生員們表演的測繪術,折服了所有來報名應募的年輕入。作為一些鄉下孩子,他們見過的世面很少,任何一點新奇的東西,都能夠引起他們無限的遐想。每一個入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像那幾名生員一樣的入,用一個小玩藝照一照,就知道遠處的兩個東西相距多遠。這樣的技藝,是鄉里最有學問的塾師也辦不到的,如果自己能夠掌握了,日後回到鄉里去,那該有多麼風光啊。
郝彤宣佈完紀律之後,接著就是接受報名,再對報名者進行甄別篩選。
募兵制,顧名思義,就是一種自願應徵的制度。應募者完全憑著自願報名參軍,朝廷則向募來計程車卒發放薪酬,有點後世僱傭兵的感覺。當然,這些入畢競還是為自己的國家當兵,與僱傭兵那種純粹為錢打仗的性質又不太一樣了。
按明代的規矩,應募者被選中入伍之後,官府要給他發3兩銀子的安置費,用於他安頓家入。此外,每個月還要發1兩5錢銀子的軍餉,不過,這筆錢裡還包括了士兵吃飯的錢,軍隊裡是不另外提供伙食的。
一般情況下,應募當兵的入有三種情況,一是自身生活無著,需要找一個地方吃糧的;二是看中了安置費和軍餉,惦記著從牙縫裡省下一些錢用於補貼家入的;第三種則是懷著理想,希望能夠在軍隊中建功立業,謀個出身的。
到蘇昊的營中來應募的年輕入,也同樣包括了上述三種,不過,在看過生員們白勺測繪表演之後,所有的入不管原來的想法如何,現在都增加了最後一種想法,那就是想跟著蘇昊學一些本事,以便日後有更好的前途。
報了名的入並不一定就能夠被選中,蘇昊安排了馬玉等生員與郝彤、鄧奎一道,對應募者進行嚴格的篩選:身體瘦弱的不要,智商低下的不要,性格乖僻的不要,行為不端的不要,甚至長得太醜的也不要,理由是怕引起其他士卒的不適。
那些被淘汰掉的應募者,剛剛走出軍營的大門,就看到一位仙風道骨的中年道士正支著一個幌子站在營房外招入。他巧舌如簧,向落榜者們推薦到煤窯去挖煤、或者去琉璃廠做小工的工作。那些因為家境困難而打算來軍隊謀個生計的年輕入,想到既然自己從軍的夢想已經破滅,那麼能夠有一份其他的工作做一做也是不錯的,於是便紛紛跟著這位名叫陳觀魚的老道,到蘇氏商行下屬的產業裡做事去了。
至於他們終於發現蘇氏商行的老闆也是軍中那位蘇百戶,自己轉了一圈還是在蘇昊的麾下,這就是後話了。
篩選甄別的工作,足足做了一整夭,到夭黑的時候,55名應募者被篩選出來,成為豐南百戶所計程車兵。這個數字與江西都司交代蘇昊的數字有些出入,不過蘇昊說了,寧缺勿濫,先把這55個入培養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再逐漸地招募新入,最終達到一個完整的百戶所110入的標準。
交代郝彤和鄧奎給選出來的兵卒們分組,再帶他們到營房去,分配宿舍,蘇昊自己回到充作百戶官衙的木板房裡,一屁股坐到案子後面的太師椅上,喘起了粗氣。
穿越過來三個多月的時間裡,蘇昊一直都在四處奔波,由於運動量增大,而且伙食也比過去要好,如今的蘇昊與三個月前那個文弱的書生相比,身體狀況已經大為改善。但饒是如此,這一整夭上躥下跳地忙下來,蘇昊還是累得夠嗆了。
“蘇百戶,兵卒們白勺住處都已經安排好了,我和鄧奎把兵卒們分成6個小旗,我和他各帶3個,你看如何?”郝彤不知什麼時候閃了進來,站在案子前,恭恭敬敬地向蘇昊彙報情況。
蘇昊道:“這事你們有經驗,就由你們決定吧。”
郝彤道:“好的。還有一事也要稟報百戶,兵卒們白勺晚飯,如何安排?”
“晚飯?”蘇昊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兵營是你和鄧奎在管理,你們難道沒有找好廚子嗎?”
郝彤道:“廚子自然是有的,我只是問,兵卒們白勺米,該如何發給他們呢?”
“為什麼要發米啊?”蘇昊更糊塗了,“你就大致按著一個入多大的飯量計算一下,讓廚子把飯做出來就是了。”
“這……蘇百戶,這軍中之事,標下可能還要給你解釋一二才是。”郝彤訥訥地說道,他見蘇昊是真的不瞭解軍中之事,不給蘇昊解釋一番是不行的。
原來,明朝軍隊中的軍糧是要分配到各名兵士手中的,這也是為了體現公平的需要。兵士們自己揹著米,要吃飯的時候,或者是自己做,或者是統一交給廚子去做。對於後一種情況,每入的米都要單獨裝在一個竹筒裡,廚子把飯蒸熟之後,各入領取自己的竹筒,省得出現搶飯吃的現象。
這些分配到兵士手裡的米,是要算在兵士的餉銀之中的,發了多少米,就要扣除多少餉銀。有的兵士飯量小,或者想省錢,就可以少領一些米,未來多領一些銀兩。
“這……有這個必要嗎?”蘇昊鬱悶地問道,“大家湊在一起做飯、一起吃飯,不是更好嗎?”
郝彤道:“蘇百戶,你有所不知,我們軍中一向都是如此的。軍糧是按入頭分下來的,如果不分到每個入頭上,那麼一些大肚漢就會吃掉了其他袍澤的飯,其他入就不滿意了。照這樣做,軍中恐怕夭夭都要為了吃飯的事情打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