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改之啊,怎麼在門口待著呢?老夫失禮,失禮。”

蘇昊笑道:“沒辦法啊,你的門人說你不見外客,我說我不是外客,你家門人不相信,我有什麼辦法。”

吳之誠假意地瞪了老僕一眼,斥道:“以後記住了,蘇師爺來,不算是外人,明白嗎?”

“明白。”老僕恭敬地回答道。

吳之誠訓完老僕,又回過頭來邀蘇昊到屋裡就座。分賓主坐下後,蘇昊說道:“吳先生,我來找你,是有事想向先生求助。”

“何事?”

“想向吳教諭借幾個生員用用。”

“借什麼生員?”吳之誠還沉浸在數理化裡面,一時沒進入自己角色,對於蘇昊的問題茫然無知。

蘇昊拿出一張名單,遞給吳之誠看,然後說道:“這名單上的生員,我想借到工房去用一段時間,還請吳教諭首肯。”

吳之誠漫不經心地接過名單,只掃了一眼,便像被踩著尾巴一樣跳了起來:“豈有此理,這些人都是我書院之精華,是我準備著力培養,明年要去參加鄉試的,豈可送到縣衙這種汙穢之地去!”

“吳教諭,咱不帶這樣指著和尚罵禿驢的好不好?”蘇昊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地提醒道。

“嗯?”吳之誠一愣,轉而想到蘇昊自己就是縣衙的人,自己剛才那一句,可把蘇昊也給罵了。不過,他並不認為自己說的話有什麼不對,他對蘇昊說道:

“改之,其實我一直想跟你說,一旦你的差事完結,還是應當辭了這師爺之職,到書院來好好攻讀,未來考取一個功名,也好把你的滿腹經綸用於報效國家。太祖稱衙門之中藏汙納垢,並非偏見,你長期在衙門中浸淫,會毀了自己的前程的。”

蘇昊道:“吳先生的美意,學生心領了。不過,學生眼下還有一些事情想做,這些事情也是能夠上報國家、下濟黎民的。學生以為,並非只有考功名當官才是報效國家,打井抗旱不同樣也是在報國嗎?”

吳之誠道:“打井一事,老夫是傾力支援的。但時下打井之事已經結束,你還有何事情要耽誤我學生的前途?”

蘇昊道:“學生想做的事情很多,每一件事情如果能夠辦成,都會給百姓帶來莫大的福利。我向先生借這些生員,就是讓他們輔助學生成此功業的。”

“你能說一件出來給老夫聽聽嗎?”吳之誠道。

蘇昊道:“最簡單的一件事情,吳先生可知我縣農村有大量的冷水田,產量極低?”

“老夫當然知道!”吳之誠道。農業在古代是最重要的產業,任何一個大儒對於農事都是非常重視的。連皇帝都要每年象徵性地去先農壇耕種他那一畝三分地,普通的讀書人自然更不會對農事一無所知了。

蘇昊道:“學生想以工房之力,全面改造全縣的中低產冷水田,一年之內起碼改造1000頃。先生認為,這是經世濟民之舉否?”

吳之誠不屑地說道:“改造冷水田,不外乎採用暖土之法。民間多以石灰暖土,一畝田用生石灰一擔。改之如果想改造1000頃冷水田,需生石灰1000萬斤,試問如此多的石灰,從何而來?”

不錯啊,這老爺子對於農業的事情還真是門兒清啊!蘇昊在心裡暗自稱讚著。他笑呵呵地說道:“這就是我要解決的問題所在了,我向吳教諭借這些生員,就是想讓他們幫助我燒出這1000萬斤生石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