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 借根頭髮用用(第2/2頁)
章節報錯
“韓兄過譽了,小弟哪有什麼大才,不過是學了點勘探、測繪、冶金、水文之類,什麼微積分、線性代數、泛函分析、力學、光學、電學、有機、無機之類,加起來也就七八十樣吧,讓韓兄見笑了。”蘇昊樂呵呵地說道。
在方孟縉、吳之誠這些老夫子面前,蘇昊還是儘量保持低調。但對於韓倩,他就沒什麼心理壓力了,在女孩子面前顯擺自己的才學,這是任何一個心理健康的男性都具備的本能,更何況蘇昊現在這個身體才17歲,正是青春萌動的年齡。
“吹牛!”韓倩用兩個字回答了蘇昊的吹噓,“我怎麼聽說,蘇兄只是向那佛郎機的傳教士學了幾天,這幾天時間,你就能學到這麼多東西?”
蘇昊裝出一副鬱悶的樣子,說道:“沒辦法,韓兄,你知道我這個人最大的缺點是什麼嗎?”
“是什麼?”韓倩果然被矇住了。
蘇昊道:“我這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優秀了,什麼東西一學就會,這讓我常常陷入痛苦的自責之中。”
“你……”韓倩腦子有些亂,愣了好一會才反應過來,她臉上現出薄怒,跺著腳罵道:“你這個人,怎麼這麼油嘴滑舌啊!”
“哈哈,青兒,改之是在逗你玩呢?”方孟縉呵呵笑著,打著圓場,他扭頭對蘇昊說道:“改之,你剛才說的那些什麼有機、無機,也都是西學裡的說法嗎?”
“正是。”蘇昊也回過味來了,這可是明朝,和一個女孩子這樣口花花,是不夠和諧的。聽到方孟縉把話頭岔開了,他連忙答道:“方師爺,這些的確都是西學裡的說法,我也是聽那傳教士說的。”
“我剛才聽你說起有什麼電學,說的可是天上的閃電之學?”方孟縉問道。
“是的,閃電就是一種電現象。”蘇昊硬著頭皮答道。
方孟縉問道:“這閃電也有學說?”
蘇昊想了想,說道:“太複雜的理論,一時也說不清楚,我們只說一點簡單的吧。電能夠透過金屬傳導,如果有一根鐵絲插到雲裡,閃電就會透過鐵絲傳到地下。在西方,人們知道在蓋高樓的時候,需要在樓頂上支一根鐵絲,然後一直通到地上,這樣高樓就不會受到雷擊,這叫避雷針。”
“改之兄所言,莫非是指那鴟魚之法?《漢紀》載:柏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象於屋,以厭火祥。這與改之兄所說的避雷針似有相合之處哦。”一位站在吳之誠身後的秀才對蘇昊說道。
蘇昊抬眼看去,認得那名秀才名叫馬玉,字獨文,據說是與自己同一年考中的秀才。不過,蘇昊是秀才中的最後一名,而馬玉卻是第一名。上午蘇昊在書院表演線性規劃的時候,這個馬玉是看得最認真的一個。如今聽他脫口就能背出一段生僻的古文來,蘇昊不禁有些自慚:“呃呃,獨文兄所言甚是,這鴟魚其實就是中國古代的避雷針了,不過,鴟魚之法託言於神靈之說,與西人所言的避雷針的原理還是有些不同的。”
蘇昊沒讀過馬玉說的那段文章,但他多少知道馬玉說的這件事。這是漢朝的事情,當時,漢宮裡的未央宮和柏梁臺遭到了雷擊,發生火災。有一名叫做勇之的方士向漢武帝獻計,說一種叫鴟魚的動物能夠防火,只要在屋頂上安裝鴟魚形狀的東西,就可以避免此類災害,這就是中國最早的避雷針了。
其實,鴟魚能夠防雷擊,與其形狀無關,主要是因為這種屋頂上的裝飾物都是金屬製成的,而且有尖狀物指向天空,能夠吸引空中的電流。與現代的避雷針相比,鴟魚的不足之處在於沒有金屬導線通到地面上,但在雨天,建築物被淋溼之後具有了一定的導電能力,所以也能夠起到避雷的效果了。
到了明朝,工匠們總結前人的經驗,開始嘗試著在鴟魚上連線埋在地上的金屬線,這與現代的避雷針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別。而此時,發明現代避雷針的富蘭克林還是單細胞狀態呢。
方孟縉笑道,“如此說來,我大明百姓建房時在屋頂或置鴟魚,或置龍吻,竟是暗合了那西學中的避雷針之法了?”
蘇昊道:“科學的作用,在於能夠解釋人們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的那些知識,並且將其推而廣之。像這鴟魚的設定,其作用就是為了把雷電引到地上,使其不至於毀壞房屋。所以,其形狀並不一定要做成鴟魚的樣子,做成魚骨的形狀,效果反而更好。”
“原來如此。”眾人皆點頭稱道。
“誰知道是不是真的。”韓倩撇著嘴在人群中嘀咕道。在她心裡,對於蘇昊說的話其實是有幾分相信的,但嘴上卻不肯承認,誰讓蘇昊故意裝傻捉弄她的。
蘇昊笑了笑,說道:“這雷電之事,也沒法檢驗,我倒有一個很簡單的實驗,可以向大家演示一下電是怎麼回事。韓兄,你衣袖上那根頭髮,可以借給小弟用用否?”
“我的頭髮?”韓倩低頭一看,衣袖上果然沾了一根自己的秀髮,她的臉,再次騰地一下漲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