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引進”羊毛紡織技術(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在未來那數不清金銀的誘惑下,他們還是沒有放棄。
崇,大明河套布政司駐地歸化城,一處裝潢極為富貴酒樓頂層的密室中,十六家大明最大的的毛紡織商人的掌權人都在這裡。
房間中一張面積巨大圓形的座子周圍做著十六家的掌舵人,此時的房間中卻是頗為寂靜。
坐在主位上的一位面色堅毅的中年人站起身,向眾人拱手一禮,這才緩緩開口:“諸位掌櫃,我們此次來到這歸化城可是為了大事。
剛剛過去的三個月中,我們這些人可是在漠南的荒涼之地中狠狠地轉了一圈,最遠甚至穿越大漠,去那漠北都看了一眼。
該說的我老劉也都在路上說過了,此事絕對前景光明,絕對不可放棄。
諸位想必對這羊毛紡織的前景有了足夠的瞭解,今日我老劉希望我們能夠達成一致,共同出力,一起賺這金山銀山。
不知諸位覺得此事如何?”
“這幾個月所見所聞實在是讓在下大開眼界,劉掌櫃果然是深謀遠離,怪不得能在短短十年時間將敏源號發展到大明第一毛紡織商號了。
之前確實是在下短視了,這漠南漠北的草原果然是廣闊無邊,甚至還有遼東原奴兒干都司地界的草原更是水草豐美,能養的羊必然是極多的,更何況這些羊也不需要我們來養,我們只用付出極小的白銀就能讓漠南漠北的蒙古人會幫我們養。
而大明數千萬北方百姓都是極為需要保暖的羊毛衣。
這是一個多麼大的產業啊。
我王某人也不是猶猶豫豫的人,今日我就實話實說了,我全力支援劉掌櫃的想法,全力向西方尋求羊毛紡織方法,不惜一切代價!”,另外一家在山西有著極大影響力的王姓掌櫃第一個出聲說道。
見有人出頭,原本還有些猶豫的眾人心中原本的猶豫頓時變得堅定不少。
但無論如何,他們也都明白,這件事情確實是大有可為的,金山就在眼前,焉有不取之理?
最終這十六家商號的掌櫃還是達成了協議,每家先出三萬兩白銀,共計四十八萬兩白銀作為第一批資金,用來從西夷哪裡獲取最新的羊毛紡織技術。
用於此事的銀錢,上不封頂,在場的十六家皆要全力以赴。@·無錯首發~~每家出一個人組織在一起,聚力於一處!
獲取技術後,在場的十六家共享該技術,並達成同盟,就叫大明北方羊毛紡織同盟,一同掙這真正的大銀子!
正所謂兵貴神速,達成協議之後,他們就立即行動起來。
在崇,他們完全確認來到大明以及南洋地區的西夷人在他們的國家就是大是亡命之徒或者所謂的上層人士,從事紡織業的工人完全找不到。
仔細想想也是這個道理,南洋地區根本就沒有羊毛,他們來這裡又有何用?.
於是在崇禎六年他們開始拿出大量銀錢委託那些。
西夷人中的亡命之徒將毛紡織技術帶到大明。
他們以一萬兩銀子的開價,分別找了三十餘夥人去做這件事。
對於這單生意,這些亡命之徒是極為願意做的,在他們看來這紡織羊毛就是爛大街的,大明的絲綢才是真的好東西。
明國人願意花這麼多銀子去做傻事,他們自然是高興。
於是到了崇禎七年,回到西方的商人們再次回到了大明,將他們蒐集的技術交給了僱傭他們的北羊盟。
他們打回來的東西可謂是千奇百怪,有織機,有書籍,有的甚至帶過來幾名紡織工人。
這還是有節操的商人,有的甚至帶回來的是數百年前的紡織技術,根本就不能使用。
更讓眾商人呆滯的是竟然有商人從數萬裡之外的西夷帶回來數十隻羊,這實在是讓他們哭笑不得,完全無法理解,怎麼,難道我泱央大明,難道還缺這一點兒羊不成?
但不管對方帶回來什麼,哪怕僅僅是為了一份善緣,他們還是極為大方,極為爽快的給眾人支付了最後一份銀子。
到此這西方的紡織技術他們是順利到手了,接下來就是消化掌握。
還是在歸化城,一處小型紡織工廠很快就建立起來了,十六家商號派出了最有技術的工匠來到這裡,他們的任務就是學會這羊毛紡織。
就連那漂洋萬里還活著的三十八隻羊也被他們好好養在歸化城紡織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