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也紛紛看向孫傳庭,眾人對這位孫將軍實在是印象不多,畢竟孫傳庭已經有近六年時間沒有回京城了。

他們也想不明白當初皇帝究竟為何派此人去庫頁島,但當初孫傳庭並沒有什麼名聲,但現在看來,皇上的決策太正確了。

孫傳庭對此也是早有準備,聽到朱由檢的問話,孫傳庭沒有慌亂,這幾年他成長了凱多,起身行禮開口道:“皇上,臣從崇禎元年承蒙皇上厚愛,受上命。

在當年六月帶著第一批八萬遼東難民離開大明一路向東,在濟州島留下一萬百姓建設這個大明移民黑龍江的中轉站。

之後臣帶著其餘七萬百姓繼續北上,歷經近月餘來到了一片荒蕪的庫頁島。

那庫頁島的情況和之前皇上提點臣的以及我大明洪武永樂時的記載情況差不多。

此島嶼面積廣大,差不多有我大明河南布政司面積面積的一半,是大員島的數倍,可以說是一處巨大的島嶼了。

島嶼上有幾個當地的部落,這些部落每年都要給建奴上交一批毛皮等物資。

除此之外,這些部落和建奴幾乎沒有其他的關係,建奴對這座島嶼根本就不重視,島上竟然連一名女真人都沒有,這的確是超出了我們的預料。

這庫頁島島上所有土著加起來也還不到三千人,可謂是人煙稀少至極,甚至說這庫頁島就是一片荒蕪。

整座島嶼中部有高山,也有大片平整的土地,整座島嶼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樹木。

由此我大明移民首次登上庫頁島時,根本沒有引起土著的注意,在移民和建設的過程中,臣等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廣袤的森林。

最初我們還想著收集這些木頭用來修建房屋、製造工具乃至於造船,然而在開墾土地的困難以及深刻認識到那裡木材究竟有多少,臣於是開始放火燒林。

在這種情況下庫頁島的土地開墾極為順利。庫頁島上土地頗為肥沃,極為適合開墾田地,種植糧食。

在朝廷的全力支援下,庫頁島上的移民更加順利,唯一一點兒不太好的就是這庫頁島實在是太冷了,冬天比遼陽要冷的多,幸虧那裡木材眾多,臣還發現了煤礦,取暖倒也方便。

朝廷還從西方國家那裡收穫的不少耐寒作物,庫頁島上的糧食產量也算是不低,再加上庫頁島上每人都分到了八畝土地,如此眾多的田地,所有移民都能夠吃飽。

於是島上的百姓數量越來越多。當地的幾個部落當得知我等來自大明,他們直接就納頭就拜,當場臣服於我大明,顯然他們對我大明還是有些感情的。

到崇禎六年年底,島上的百姓數量達到了七十萬人的規模,朝廷也已經在庫頁島上設立了兩府十縣,派遣了大量的官員在庫頁島管理移民。

歷經六年時間,大明在庫頁島上修建了十二座城池,有兩座能夠生活十萬百姓的府城。

一共開墾了八百萬畝,八萬頃的土地,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甚至戶部還在庫頁島修建了儲糧庫,現在已經囤積了三十萬石的稻米。

建成了一西一南兩座較大規模的港口,便於運輸糧食、移民,以及和大明本土之間的商貿往來。

在全島修建了超過一千里的水泥官道,尤其是那條環繞庫頁島的環島大道更是規模頗大,島上移民們的生活現在倒是頗為便利。

開海政策正式實行到現在已經三年有餘,三年時間不僅僅其他地道的海貿增長迅速,庫頁島同樣是如此,整座島嶼可謂是欣欣向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