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明“出兵”(求訂閱)(第2/3頁)
章節報錯
如此一來就可以斷建奴一臂,讓建奴雪上加霜,徹底陷入半死不活的狀態。
豈不是一舉多得,朝廷不可不為啊。
……
大力反對的一方則是認為,現在若是出兵,那我軍勢必要和建奴野戰,而在野戰中我大明很難取的勝利,而且所謂的朝鮮數十萬大軍根本就靠不上。
這是放棄自己的優勢啊,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萬萬不當取。
一不小心,我大明軍隊就有可能遭到重創,在遼東戰場上好不容易積累的優勢就很可能再次消失。
而且這個時候,我大明國內正是千頭萬緒的時刻,大明的近二十萬精銳正遍佈全國,波及全國的衛所變法正在推進,幾乎每一天,大明的衛所都會爆發叛亂,場面極其危險,一不小心就會出現大問題。
而且禮部即將舉辦的考試同樣需要大量的精銳士兵,同時整個朝廷的官員也是忙的不可開交,根本就沒有時間來處理朝鮮之事。
而對於朝鮮來說,建奴僅僅一萬兩千人的部隊,他們也僅僅是劫掠一番罷了,根本就不會產生太大的後果,若僅僅為了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我大明就不顧自己國內的混亂了嗎?還有皇上您變法還變不變了?
更何況,我大明的財政現在可是極為困難,很快數十萬的軍隊就要建立,現在整個北方都在以工代賑,大明根本就沒有銀子去支援朝鮮。
………
雙方各有各的理由,誰也說服不了誰,他們都將目光轉向了最後拿主意而且很有主見的朱由檢,希望朱由檢能提出最終的要求。
然而這一次朱由檢的行為讓他們失望了,他們的皇上沒有像往常一樣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就很讓人無奈了。
甚至在朱由檢的特意推動下,雙方的爭吵越來越激烈,波及的範圍也越來越廣大,整個朝廷官員都被牽扯進來。
他們都很是興奮,自從新帝登基以來,這樣的大規模爭論已經很少發生了,他們格外賣力。於此同時整個京城計程車子也參與其中,同樣是分為兩大派,雙方在不斷的爭論。
而朱由檢卻沒有去制止,任由事情不斷的發酵。
於是短時間內,整個京城都在為此事爭論,甚至就連這一期的邸報都詳細的介紹了朝廷一眾官員對於此事的大規模爭論,這還是邸報第一次刊登這樣的訊息。這樣的行為更是大大推動了爭論的波及範圍。
朱由檢坐在皇宮中一直冷眼旁觀著這一切,絲毫沒有為發生這樣的爭論著急。
沒錯,朱由檢就是故意的,給這些官員一個機會爭吵,讓他們好好的發洩一下,要知道自從朱由檢登基以後,他們可就再也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慷慨淋漓的爭論了,可把他們憋的不輕,同時他們的工作壓力還越來越大,各種任務層出不窮,彷彿是無窮無盡,看不到頭。
現在給他們一個機會釋放一些壓力也好,之後就可以好好做事了。
而且對於是否出兵朝鮮的爭論還不會引起表面失控,不會產生更大的影響,這畢竟是別國的事情,和我大明關係並不是很大。這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宣洩口,可遇不可求。
當然,朱由檢目的並不會如此簡單,更重要的目的是:朱由檢想讓朝中的這些人改變對於藩屬國的態度,好好的認識一下什麼是以本國的利益為重,這一點是身為大明朝廷的官員必須擁有的,尤其是新生後的大明。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自從朝鮮的情況傳到京城後,朱由檢幾乎每天都召開大朝會,靜靜的坐在皇位上聽著下方眾臣們的爭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朱由檢可是把自己都給獻出來了,他就坐在上面忍受著他最討厭的東西,還要表現出自己聽得津津有味。
朱由檢還準備在事後將這件事的全過程刊登在邸報上,讓全大明百姓都知道事情的經過。將這件事作為一場全國性的大教育。
………
於是,就是在這樣的氛圍行,朝鮮國的使者終於抵達了北京城!
他的到來也讓早已經紛繁複雜的京城安靜了下來,他們需要知道朝鮮現在究竟是一個什麼情況!
朝鮮國使臣沈器遠剛剛抵達京城就收到通知,明日的大朝會上上國皇帝要見他。
這讓沈器遠很是感動,天朝上國果然沒有忘記我朝鮮。
大王果然聖明,明見萬里!
而有了上國的救援,建奴必然會如土雞瓦狗一般,我朝鮮有救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