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的有明軍和荷蘭士兵跌下戰船,掉入海中,明軍還好,戰船數量眾多,一些並沒有安裝紅夷大炮的戰船就擔負起打撈同袍的任務。

而荷蘭一方就慘了,他們已經完全抽不出船隻和人手去救人,掉下船就相當於給他們宣佈了死刑。

見到這一幕的漢斯將軍這個時候有些著急了,他的確沒有想到戰爭竟然會走到這一幕。

雖然現在我軍擊中明軍戰船的次數要比對方多上不少,可是明軍的戰船也比我軍多的多啊。這才多久,我荷蘭大軍已經有一艘戰船沉沒了,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可是現在這種情況確實是我荷蘭大軍在多種方面都落入了下風,不管是火炮的數量、火炮的射程還是戰船的數量,都比不過明軍,這樣的戰爭漢斯這十數年的海軍生涯中從來就沒有遇到過,以前都是他們欺負別人,最差也是雙方情況差不多,那曾淪落到這種情況。

現在他們唯一的優勢就是荷蘭士兵對於大規模海戰更有經驗,戰船的駕駛技術更高,火炮的命中率更高以及我軍的戰船比對方更大更快!

誰能想到,在遠東這樣的蠻夷之地竟然會出現能夠拿出這麼一支規模的艦隊,甚至這似乎還不是明國的唯一一個艦隊,據他所知,在遙遠的北方明國還有一支規模更大的艦隊再對付他們的叛軍。

想到這裡,漢斯心中漸漸有些後悔,當初為什麼沒有好好查探一下這個明國,就直接和它交惡?實在是不智!

更何況這明國本身就對他們荷蘭人極為重要,可以說是能不得罪就不得罪的國家了。他們從明國購買大量的瓷器、茶葉、絲綢,將他們帶回歐洲,之後將它們賣給那裡的有錢人,他們賺的盆滿缽滿。

而不管是漢斯還是彼得雖然不直接參與到這裡面的貿易中,但是他們還是每年能夠從中獲得大量的銀幣。

漢斯心中更加擔憂的就是這件事情了,此次戰爭的發生,使得明國和荷蘭的矛盾徹底爆發,不過最終的戰爭結果如何,此後明國人恐怕會不再和荷蘭商人貿易,那他們這些人的罪過恐怕就大了。

恐怕不僅僅巴達維亞總督不會放過他們,遙遠歐洲的荷蘭說不定也會給他們治罪。

想到這裡,漢斯有些頭疼,若真是如此的話,這場仗他們不管輸贏,恐怕都會受到上面的懲罰。那本將軍還待在這裡做什麼?

“將軍,將軍!”

漢斯突然驚醒,連忙問道:“怎麼了?”

“將軍,您看,我軍又一艘戰艦被擊中了,現在甚至已經在緩緩沉沒了,將軍,我軍必須要改變策略了,不然我軍恐難取勝啊!”

漢斯看著左側那隻斷成兩截的戰船,它正在緩緩下沉,戰船上的百餘名荷蘭士兵正不斷的掉落水中,在海水中又再不聽的掙扎,不時還有炮彈砸落水中濺起的水花打到他們身上,海面上還潛伏著殘肢斷臂。

場面十分悽慘,漢斯自己的心在悲傷。

他長長的吐出一口氣,說道:“來人,全軍後撤,和敵軍戰艦的距離保持在2.5海里左右,在此距離上和明軍繼續交戰,另外讓剩下的九艘戰艦集合在一起,環繞著明軍艦隊打,要保持這個距離。”

副將雖然很是不解,但是對方長期以來形成的威嚴還是讓他不敢提出自己的疑問,連忙下去開始釋出命令。

漢斯已經想明白了,再這樣下去,荷蘭大軍必敗無疑,既然如此,那就必須改變策略,發揮自己的優勢,避開自己的短處。

將雙方的距離拉長到火炮的極限射程左右並保持在這個距離之後,憑藉著我荷蘭士兵優越的戰船駕駛技術和火炮射擊技術定然可以取得較大的優勢。

如此一來,不說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但至少不會輸的太慘,雙方打一個平手應該問題不大,到時候,誰也奈何不了誰。

很快,荷蘭艦隊就按照漢斯的命令動了起來。

對面明軍將領鄭芝龍疑惑的看著這一切,原本鄭芝龍還是相當興奮的,這場海戰一開始明君就憑藉著自己的優勢取得了戰場上的優勢,短時間內就擊沉了荷蘭人的兩艘戰艦,要知道荷蘭人的這些戰艦的規模,可是比自己腳下的這艘旗艦還要大上不少。

雖然取得這樣戰果的同時,明軍資深的損失也頗大,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六艘大中型戰艦沉沒,受到嚴重損傷的戰船更是已經多達十餘艘。但是相比於取得的戰果而言,這樣的損失鄭芝龍完全可以接受。

取得這樣戰果的鄭芝龍心情真的真的很好,在他看來,如果繼續保持這樣的優勢,那麼很快荷蘭人就完蛋了,臺灣必將被我大明收復,我鄭芝龍就是大明的功臣,一個侯爵恐怕就要到手了,自己的一眾兄弟們恐怕還能得個子爵男爵噹噹。

看著敵人的戰船受到重創,一名又一名的紅毛鬼掉落海中,鄭芝龍的心情愈發歡快,此戰我大明必勝!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荷蘭人竟然後撤了,難道他們想逃?他們要放棄臺灣島嗎?

若是如此,雖然我大明軍隊少了一份功勞,但也不是不能接受,畢竟最終目標也實現了,朝廷或者說是皇上給他們的要求就是收復臺灣島,趕走荷蘭人在這個過程中,對荷蘭人產生的殺傷皇上並沒有什麼要求。

但鄭芝龍作為久經海上的大海盜,他自然有一顆謹慎的心,他並沒有放任敵人的離去,而是命令全軍緩緩的向敵方撤退的方向前進。

畢竟誰能保證荷蘭人真的是撤退了嗎?他們會不會在耍花招?他們會不會向普羅民遮城回返?

至少鄭芝龍並不是很相信這些人會如此輕易的放棄這座島嶼。

鄭芝龍對於大明東南沿海地區的海上貿易非常瞭解,他很清楚,這裡面究竟隱藏著多大的利益。而這份利益正是這些荷蘭人不遠萬里來到這裡的目的所在。鄭芝龍相信他們不會這麼輕易的放棄這些利益的。

明軍艦隊在鄭鄭芝龍的命令下緩緩前進,很快,荷蘭人的艦隊停了下來繼續交戰,這個距離鄭芝龍發現有些遠,於是他繼續命令艦隊前進,想要拉近距離,然而荷蘭人竟然繼續後退。

這番情景連續進行了兩三次後,鄭芝龍才明白荷蘭人的打算,看來自己還是不能小瞧這些蠻夷之輩,無奈之下,鄭芝龍只能放棄拉近距離的打算沒有辦法,此時明軍船隻的行進速度還比不上荷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