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幾天朱由檢也叫了幾個人來到皇宮商量吏治之事,聽聽他們對於此事的一些想法,瞭解一下自己手下這一些重臣的心中想法究竟如何,如此才能更好的確定自己接下來的動作究竟要做到哪一步!

朱由檢將六部九卿、內閣幾位大學士都交談了一遍,朱由檢終於確定了一些東西。

轉眼間距離之前朱由檢要求的時間就要到了,還是在武英殿,只是人卻是少了一個人。

“諸位愛卿考慮的如何了?”

黃立極從袖子中拿出一份奏摺說道:“皇上,臣等經過幾天的考慮,昨天下午臣等在文華殿將大家的想法匯總一番,又查漏補缺,相互學習,最終定下了這一種方法,請皇上過目。”

王承恩連忙上前接過,朱由檢開啟詳細的看了起來。

…………

合上奏摺,朱由檢皺眉沉思。

良久朱由檢才再次開口道:“諸位愛卿,總體而言,這個方法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你們定的策略是建立六部的四級機構,即京師布政司府縣,將地方上的所有十品官員納入六部的管理之下。

是這樣吧。”

“是的,皇上,只有如此,朝廷才能夠管控天下近十萬的官員,而且還是突然之間增加的七萬餘官員,才不至於出現亂子。

當然臣等的意思還是這些官員收到當地縣令和上級六部機構的雙重管轄,如此才能不會影響地方上的治理。”

“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若是這樣做了,雖然說是雙重管轄,可是你們對他們壓力必然會比當地的縣令知府要大。他們的直屬上級是上一層的六部下屬機構,如此一來這些官員做事的效率恐怕會大大下降。

有的甚至還能直接不在聽當地的縣令?恐怕就算聽了也不會全聽吧。

如此一來縣令真正的屬下豈不是隻剩下了大貓小貓兩三隻,他們還怎麼做事?

因此朕認為這中間必須要有主次之分,如此地方上才能有條不紊的做事。”

這…,沒有人回答朱由檢的問題。

“朕當初只是說不能將所有的官員都讓縣令、知府所掌管,可也不是讓你們一個都不留,這像什麼樣子?”

一個個的往自己懷裡摟權力倒是挺快,雖然這樣很有利於中央集權,可是這樣也不行啊,地方上難道就不做事了嗎?

“還是聽朕的吧!”

“臣等遵旨!”,徐光啟等人此時心中有些惴惴不安。

在之前的文華殿開會時,他們中間其實是爆發了不小的爭執,以黃立極為代表內閣和以徐光啟為代表的六部尚書產生了不小的爭執。

黃立極等人極其不願意看到六部的權力再次擴張,可惜的是在之前的爭論中,內閣的這幾位沒有爭得過他們。

現在黃立極、周應秋幾人甚至有些幸災樂禍。

…………

“既然現在吏員已經成為我大明的官員,那麼之前縣、府的其他官員也要改變,不然就沒有辦法管好眾多的低階官員。

縣令仍然設為正七品,不做改動,縣令仍管除了兵事外的所有要事,並直接管轄戶房和工房。

縣丞升為從七品,作為縣令的副手,縣丞下管理六房中的邢、禮二房。

主簿升為從七品,管六房中的吏房。

各地的吏、戶、禮、工四房設立你們所奏的四級機構,由你們四部進行監督和管轄,但是它們的管轄權在地方政府,也就是說他們的頂頭上司仍然是地方上的縣令等人,地方主官位主,你們為次。

各地的刑房由大理寺直接管轄,地方上不得查手,改大理寺為法部,以後天下的所有案件都由法部審理,法部尚書由陳揚美擔任。

各地存在的衙役、差役等由刑部和地方主官共同管轄。,同樣設立四級機構。天下各地的基本秩序、抓捕犯人等事全部交給刑部。

天下各縣是這樣做,府級機構也進行相應的調整。

………

同時設立稅部,剝離六部的收稅權,全部劃歸稅部,稅部尚書由稅課司現在的郎中李若星擔任,稅部左侍郎由許顯純擔任,今後大明的所有稅收都由稅部擔任。

其餘幾部以及太僕寺的倉庫全部交給戶部,包括南京的戶部銀庫,以後這些倉庫全部走戶部管理,稅部只收稅,收的稅全部交給戶部儲存、保管!

禮部,全國地方上的官學由禮部管轄,之後朝廷要大興官學,溫愛卿,這一點兒你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