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最重要的是加快加固並擴建錦州、大淩河、寧遠及中左所、中前所、右屯等關外諸城堡。以防四五月份建奴再次進攻寧錦防線。

希望朝廷能夠加大撥款。遼東的銀子已經不多了,急需朝廷的支援。

而毛文龍則是這樣寫,臣認為朝鮮對我大明至關重要,一旦沒有了朝鮮,我大明的三面夾擊的策略也就將失敗。

並且現在朝鮮負責著東江鎮將近一半得糧餉,一旦朝鮮轉向建奴,東江鎮將難以支撐。到那時東江鎮數十萬軍民的糧餉開支將是一筆極大的數字。

這麼龐大的糧餉支出,朝廷肯定難以支撐。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遼東將徹底陷入危局。

因此臣認為朝鮮是必須要援助的。如果朝廷不出兵,臣很難再守住位於鴨綠江東岸的義州一帶。

就連東江鎮駐地原本也是朝鮮國的土地。

因此為了我大明在遼東的抗金形勢,臣認為應當出兵。

由於袁崇煥的駐地寧遠較近,他的奏摺到達京城的時間較早,他的畏戰引起了軒然大波。一時間朝野彈劾袁崇煥的奏摺堆積如山。

朝廷也是焦頭爛額,一旦牽扯到遼東的事情,就沒有一件事是簡單的。

天啟皇帝只能是留中不發,不發表自己的看法。

至於要銀子,眾人也都選擇性的無視了。光修建這幾座城堡,朝廷也不知道調撥了多少銀子了。很明顯,這是託詞罷了。

又過了兩天,毛文龍的奏章終於到了,這份奏摺等於是火上澆油,雖然那些大臣們不是很喜歡這位粗俗的毛帥,但現在已經和往常不同。

此時的毛文龍在自己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已經成為一面旗幟!眾大臣奮勇難耐,紛紛上書。

朱由校也單獨召見過數位重臣,最終也沒有什麼結果,大家各有各的理由。

不過在大明和建奴打到底基本上算是政治正確了。

見到這些情景,一直躲在信王府看戲的朱由檢也是心裡發寒,這也太不好搞了!

又爭論了數日,一直到二月底,朝廷才算是下旨令袁崇煥出兵,行圍魏救趙之策!

訊息抵達寧遠,袁崇煥又磨磨蹭蹭數天才派出了數千人的軍隊,在路上還走的慢慢悠悠。

終於在二月底,建奴經過半個多月的行軍,以及圍城作戰,攻下了義州城,義州城破。東江軍損失慘重,殘餘人馬逃入皮島!

阿敏直接追擊到海邊,建奴可是對這個只會偷襲的東江軍恨得牙癢癢,如果不是因為建奴沒有戰船、海戰不行,恐怕就要登上皮島了。

毛文龍在統計傷亡、損傷後,看這眼前的數字,嘴巴直抽搐,損失太大了!之後再得知袁崇煥的舉動更是破口大罵!

還好朝廷是明事理的,這個袁崇煥怎麼就,哎,如果袁可立袁大人還在就好了!可惜,閹黨該死!

完了,朝鮮完了。

果然,義州一失,朝鮮的大門也就向建奴開啟,之後建奴如入無人之境,僅僅半個月就攻破了平壤!

大明朝野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