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商人們想的不錯,此時的晉商們現在正是焦急萬分,其實從半年多錢他們已經感覺越來越難做了,心中已經有了很深的危機感。

晉商那源源不斷的最重要的提款機—錢莊,現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大明的錢莊之中自家所佔的份額越來越小,恐怕過不了幾年,大明的錢莊就只剩下信達錢莊這一個了。

為了挽回錢莊的頹勢,他們也不是沒有想過辦法。

信達錢莊開業一年來,他們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不管是所謂的擠兌、票據造假、還是發動一些大臣上書彈劾當時還是信王的朱由檢。

然而這些東西竟然都沒有起到大的作用,對多的也就是讓他們驚慌一陣,很快就恢復正常。

正常的商業手段信達錢莊基本上都是要有準備,他們簡直是一敗塗地。而彈劾朱由檢的事全部被天啟皇帝壓了下去。

之後誰能想到,僅僅半年多時間信王朱由檢竟然當了大明的皇帝。

就算如此,他們也沒有放棄反抗,為了銀子一切都是值得的。更何況有時候對付皇帝甚至要比對付一個親王簡單的多。

於是朱由檢登基不久就收到一大批請求皇上不要與民爭利,皇上不應該大規模經商的奏摺。

當時朱由檢更是無語,畢竟自己剛剛登基不好大規模處理這些人,於是全部都留中不發,之後因為朝中大事頻發,尤其是魏忠賢大案牽制了這些人大部分精力,事情緊張才略有緩和。

之後這些人再次想起來的時候,朱由檢已經差不多完全掌控了朝廷中樞,已經絲毫不在意他們了,朱由檢直接將他們斥責一頓,甚至直接成立了少府,然而眾人的反對之聲卻仍然存在,並沒有被朱由檢壓制下去。

之後朱由檢攜大勝之威,在大朝會上將跳的最歡的幾位御史收受賄賂的證據扔了出來,把他們的腦袋搬了家後,這才將此事完全壓了下去,再也沒有人反對了。

那些官員們害怕了,有的甚至再也不和這些晉商們聯絡了。至此,晉商也才打消了打擊信達錢莊的想法。

他們的另外一個重要收入來源就是和蒙古人之間的貿易了。大明之前和土默特部的互市大多數都是他們晉商參與的,除了馬匹的交易是太僕寺壟斷,其他的他們都有所參與,他們從中可謂是賺的也是盆滿缽滿,然而現在這些也全都沒了,畢竟土默特部已經沒了。

更可怕的是,現在九邊的大同、宣府鎮都經歷了大規模整頓,各地的管控更加嚴格,對於朝廷早就下達的禁止和建奴交易的禁令越來越嚴格,這就給他們和建奴之間的貿易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尤其是最近那皇太極又在催促他們進行鹽、鐵、糧食等物資的交易,有事是糧食和各種鐵器。

他們更是著急萬分,這一單要是做成了,他們就能大大回一次血。

再加上現在大明境內的糧食價格不斷下跌,這個時候交易自然利潤更高。

然而現在交易實在是太困難了,他們在宣府內部的很多人都被那個該死的楊國柱給處理掉了,雖然剩下的人也還有幾個,可惜都是他們的官位都太低,在這些交易中根本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現在可以說真是他們的艱難時刻,本來他們已經有些心灰意冷了,沒想到是朝廷竟然在開平要和察哈爾部互市,得到這個訊息的晉商們都很是興奮,這樣的貿易正是他們所擅長的啊。

就在他們盡全力為接下來的互市做準備之時,一個突如其來的訊息卻給他了他們當頭一棒。

互市竟然完全交給他們的老對手:少府,尤其是還要允許全大明的所有商人去。

這簡直是從他們嘴裡搶肉啊,尤其是東南的那些商人早就眼饞這塊肥肉了,現在有了機會,他們不就立刻撲了上來,撕咬一番。

雖然很是失望,但是他們還是有信心的,他們在這方面經營了一百餘年,草原上的人脈、草原有哪些利潤高的物資、什麼樣的價格才是最低價、蒙古人最需要什麼……

這些東西都是他們一百餘年間和蒙古人經商所積累的最寶貴財富,相信有了這些,他們至少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當然這也是他們在無奈之下的自我安慰罷了。

他們已經沒有能力和皇帝掰手腕了,他們還想改變這一狀況,於是他們再次找了一些官員,可惜那些人聽到他們的請求後就直接變了臉色,差一點兒的直接送客,好一點兒的苦口婆心的勸他們放棄獨佔互市不切實際的想法。

無奈之下,晉商們對此這次的互市極為重視,可謂是勢在必得。

這次前往開平查探訊息晉商們幾乎全部都出動了,做生意,訊息必須要打探清楚,不然的話絕對會被坑死的。

看到要徵收十一的稅,他們感覺心中在滴血,朝廷這是要搶銀子啊!我們做一些生意容易嗎?每天起早貪黑,在大明到處奔波,天南海北哪裡沒有去過,就連大草原他們都常去。

甚至是大明現在最大的敵人建奴他們也經常去,這可是冒著生命危險啊!

就是為了賺一點兒辛苦錢罷了,現在朝廷竟然還要從中拿走十分之一,這是與民爭利啊,這是苛政暴政啊。

然而他們此時卻又無可奈何,就算是想要不交稅,可看到稅課司三個字眾人又不得不打消了這個主意,這稅課司現在就是另外一個錦衣衛了,實在是令人害怕。

他們長嘆一聲,罷了罷了,看來只能老老實實做生意了,畢竟他們還不能離開這條賺銀子的大路。而且現在看朝廷似乎是準備和整個草原人做生意。

這樣的話,他們說不定可以透過這樣的正規渠道將大量的商品賣給建奴,同時可以將遼東的一些貴重物品買回來,再賣到江南,這樣能夠大規模提高交易的數量,賺取更多的銀子。

更重要得是有了這條正規渠道,他們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以前雖然這條商路真的很賺銀子,但是他們是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總是沒有那麼開心的。

因此經過一番權衡利弊之後,晉商多個大家族的掌權人拍板,他們晉商將拼盡全力加入此次互市。

不僅僅是他們,大明其他地方的商號的主事人在收到從開平傳回來的訊息後更是絲毫都沒有猶豫,直接用自己的全力來籌集大規模總於交易的各種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