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一愣,現在談正事都流行直接寫信了嗎?這才離開京城不到兩年,怎麼變化這麼大!

徐光啟不知道,其實這只是朱由檢的附庸風雅罷了,他只是想學習一下古人罷了。這恐怕是他寫的第一封信,說不定還是最後一封信了。

徐光啟小心的開啟信封,開啟裡面的紙,字跡不錯,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人來說已經是相當不錯了,光看著這些字,徐光啟對於朱由檢已經有了一個好印象了,畢竟字如其人嗎!字數也不多,很快就看完了。

這封信的大概意思就是說:

我朱由檢聽說西方有幾種農作物,比如土豆、甘薯,它們的產量很高,每畝甚至能達到七八石。

我聽到這個訊息後欣喜若狂,因為我大明的人口太多,土地不夠,很多人都吃不飽,最近十數年經常出現天災,很多老百姓都餓死了,糧食對大明來說太重要了。

因此我就派人去南方的濠境購買了一些種子,準備實驗一番,如果傳說是真的的話,我就會奏請陛下支援,大明年力的推廣種植,今年,我準備在我自己的土地上試種。

我又招募了兩位小弗朗機的農民到京城來進行指導,但是,他們畢竟不是我中國人,不能使我放心。

因此呢我想找到一些懂得如何種植這些農作物的人,一定要萬無一失,晚一年推廣,就會造成多少人餓死啊!

就在我不知道該找誰時,我的大伴告訴我,前禮部右侍郎徐光啟徐大人在這方面很有研究,因此我就派遣了幾位王府的下人到松江府上海縣來找徐大人您。

不求您能親自去京城,相必熟知甘薯產量的您也在上海推廣種植,只要你能安排幾位有經驗的農夫去京城就夠了!

為了大明的億萬百姓,由檢希望徐大人相助!

…………

仔細看完後,徐光啟對這個素未謀面的信王殿下感官很好,為了大明的百姓能夠吃飽飯,為了大明的國庫充足,他專門派人去濠境購買糧食,又專門派人來找自己,信王殿下果然憂國憂民!

比那些只知道逞口舌之利的庸官強的多!比那些只知道搶著普通小民利益的大部分宗室強的多!

並且朱由檢的話徐光啟很有感觸,自從天啟四年自己被罷官回到家鄉以後,他就致力於推廣甘薯的種植,並抽時間編纂《農政全書》,結果他發現太難了。

根本沒有人願意相信他,他們不願意嘗試一種新的作物,徐光啟怎麼勸都不管用,沒有人敢於拿自己田地的收成開玩笑,這讓他很是苦惱!

最終實在是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決定自己先種,只要出了成果,相信他們會跟著做的。

自己種上後,周圍的人都在嘲笑自己,尤其是看著地上的部分很茂盛,就是什麼都沒有接的時候,那些人嘲諷他,他也面不改色。

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心中的悲憤,就是皇帝也沒有這樣諷刺過他。

他一直在忍耐,小心的侍奉著這些甘薯,終於到了收穫的季節,他們全家老少九口人,全部都來到了自家的十畝田地。

同時周圍多達百人的圍觀,準備看他的笑話,明明什麼都沒有接,只有很長的滕罷了,總不能吃藤吧。

然而當徐光啟落下第一鋤的時候,現場變得鴉雀無聲,他們看到土壤下面有著三個小臂粗的東西,眾人都驚呆了,怎麼長在地下啊!

怎麼會這麼大、這麼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