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周王朱恭枵(第2/2頁)
章節報錯
以前只要提出商稅的事情幾乎所有官員都會反對,而這次的情況則完全不同,只有極少數的表示了反對!這就很不正常了。
難道?“肆~”
不會吧,皇帝有這麼強的手腕?閹黨?魏忠賢?
恐怕是真的,這個皇帝還真不簡單啊!看來所有人都小看這位皇帝陛下了!他現在已經牢牢地掌握了朝廷權力!以後還是小心一點兒好啊!
想到這裡,朱恭枵的表情也不由得嚴肅起來了,將之前的腹稿打消,重新準備詞彙,拿起毛筆,開始書寫奏摺!他搖搖頭,自己這是向皇帝投降了啊。
等其風乾後,周王將它交給自己的心腹,派他快馬送去京城!
周王則搖搖頭回到書單,繼續陷入深深的思索!
長江以北的藩王基本已經獲得了訊息,有人不屑,有人淡然。有藩王上奏反對,像代王、楚王等。只有極少數的藩王上書支援!想周王、秦王等。有的人則是在保持觀望,像福王、唐王等。
有些藩王甚至將訊息散播給自己這一系低爵位的人,希望以此來反對朝廷的決議。
然而結果卻與他們想象的並不相同。底層的奉國中尉、輔國中尉原本的俸祿都是極少的,養活自己是有難度的,過的窮困潦倒!
但是他們都是一些小人物,並沒有膽子去違反朝廷定下的禁令,所以他們其實更想要的取消朝廷對他們的限制,俸祿對他們的幫助實在是太小了。
這就很尷尬了,宗藩中人數佔比最大的那一部分人,不反對朝廷的決策,反而還支援!
於是大明的各處宗藩的就產生了分裂,有人真正為大明考慮,有的只為一己私利。
這些情況都在源源不斷的透過東廠、錦衣衛傳往京城,傳到皇宮,通常這個渠道的資訊傳遞速度是比奏摺要快的!
當魏忠賢將各地藩王的狀況稟告給天啟皇帝時,天啟皇帝明顯鬆了一口氣。
推進這件事對大明來說幾乎沒有壞處,但是天啟皇帝也是承擔這巨大的壓力。
大朝會結束後,取消俸祿的事情就傳到了宮裡,宮裡的一些年長的妃子都想來找自己。
還好劉太妃給自己擋了一檔,算是給自己留下了時間,但是也給自己提了醒,這件事情絕不能拖下去,要快刀斬亂麻!
一旦自己撐不住,宗藩的俸祿問題以後再想改基本就不可能了。
萬幸的是大明的宗藩之中還是有一些明禮之人的!尤其是佔據最大人數的底層宗藩支援自己!那些福王、代王之類的藩王就擋不住自己了!
看來在等到周王、秦王他們幾位的奏摺到後,就要迅速向各地派遣徵收商稅的人了,不能再繼續等了。
朱由校立刻下令讓戶部尚書郭允厚、田爾耕進宮,他要讓他們儘快派人去各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