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刺史和謀士們,似乎忘卻了初始時的暗自嘲諷,紛紛七嘴八舌,眉飛色舞地搶先說了起來。

現在他們認為此法可行,楚國百姓的數量,可比浩瀚無垠的大海,每天日常光錢財上的消耗,簡直就是筆天文數字。

所以此事的執行,完全是一項不可多得,可以大力推廣的壯舉。

這個時候,楚風見到第一項問題,經過解說後,已經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便讓各州刺史根據現狀,規劃好後,擬個文奏請上來。

楚風接著開始說起第二項改革的事情,便是廢棄沉重的大額金銀,採用官方錢莊銀票制。

此時的東漢時期,紙張已經相對普及,無論是宣紙還是麻紙,只要做出一定的防偽標誌,完全可以適應當下的需求。

“本王覺得,一旦在使用大量金銀時,將非常之不便,每天懷裡揣著數百兩金銀行走,簡直就是個負擔。

一旦如果涉及到千兩、萬里購買府邸或土地等物時,甚至需要箱、車裝運,實在是不便。

我們只需要將百姓或商人的大量金銀,存在官府所設的錢莊之內,給予對方發放等額的紙製票據即可。

誰持有楚國官府的銀票,就可以在楚國境內任何一處城內的錢莊,換取相應的金銀。

面值可以規劃出多種,如一兩、十兩、百兩、萬兩等等,用來民間、官方之間的相互交易。

從此使用者將不必擔心受怕,攜帶著大量的金銀到處奔走,被搶被奪被殺。

這樣將更利於國內商貿的發展,只要楚國保持良好的信譽,國庫內裝滿大量的金銀,用於保證足額支付。

那麼這一張紙的價值,將會如同金銀銅板般,被無限放大,到處被交易和支付日常費用。”

賈詡、魯肅等人聽完此話,臉色驟變,瞬間冷汗都流出來了,心想著楚王想憑著一張紙,便想將楚國百姓和商人的無數金銀換走。

此舉不亞於抄家、滅族之禍,就是他們自己,也是將這些年積攢下來的錢財,都放在家中藏匿起來,方覺得安心、放心。

別說是外人,就是他們自己一聽這樣的改革舉動,都打心眼裡一百個不願意,畢竟真金白銀放哪裡,都不如放自己的懷裡、家裡安全。

楚風見自己費了半天口舌,下面個個都是面面相覷,低頭不語,便知道

(本章未完,請翻頁)

對方是難以一時接受。

他便裝作臉色一寒,口氣頗為不滿的樣子質問道:

“爾等看來是對我和楚國不放心,生怕拐走了你們的積蓄不成?”

此話一出,下面的眾面皆是心中一凜,郭嘉見勢,此時裝啞巴也不行了,等著點名,不如主動一些,便小心翼翼地,試探性問道:

“主公,如今國庫金銀尚且充裕,實在不到捉襟見肘,到處撈錢的時候啊?”

楚風一聽此言,頓時有些哭笑不得,敢情這些傢伙們,談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談錢,一談到錢財二字,小心眼都露出來了。

“你們都想歪了,本王不是想撈取大家乃至百姓們的錢財,要知道此項改革,遠遠重要於此前種種改變。

你們想想,類似商人乃至兩國之間的大量貿易,涉及到萬兩、數十萬兩黃金白銀時,交易起來是多麼的麻煩和繁重。

就是輕點數目,都得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還得辨別金銀的真假,如果改革成功的話,只需區區的幾張銀票就可以完成。

這樣完全可以加快民與民,商與商、國與國之間的交易活動,你們又為何如此牴觸呢?

當年無論黃金、白銀還是區區的銅板,只不過是個普通金屬而已,只是充當了錢財後,才變得重要無比。

如今我們換成紙製的銀票,又有何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