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楚國的底蘊(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些文人書生們,則是在流泣之時,寫下對楚風的懷念之文,對劉備、徐晃之流的痛批之意。
楚國並無因楚王之死,而出現想像之中的大亂和不穩狀況,反而更加凝力同心,大有哀兵之勢。
原本在心中有些小九九的官員們,見此悄然熄滅心中的想法,他們知道任何人敢出頭,必會成為眾矢之人,將死無葬身之地。
這些四州的青壯年們,突然聞訊要為楚王報仇,各地官府開始徵募預備兵力,討伐敵人,紛紛踴躍報名,數天之內已聚三百萬之眾。
這不光令各州的府衙們震驚萬分,更讓知道此訊息的曹操、呂布、劉備等人也是目瞪口呆。
兗州,濟南國。
正在此地募兵準備進攻楚地的曹操,待看完探子發來的書信後,仰天嘆息,長久不發一言。
這時孔明一襲青袍,揮搖著手中的白羽扇,悄然來到曹操的身旁,他已經知道這些日子裡,楚國內發生的事情。
他們窮盡三州之兵,不過盡得百萬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之眾,還有少半未經過任何訓練之勇,很難在戰場上發揮戰力。
可是,如此大力度的徵募兵勇,已讓當地的百姓們心中不滿,家中嚴重缺少勞動力,導致農田荒蕪無法耕種。
士兵們多年來征戰不斷,戀家情緒嚴重,更是讓曹操首創的軍屯的工作,遲遲無法延續下去。
孔明來到曹操麾下後,除了軍事上出謀劃策,便致力於國計民生,開始大量的復耕、水利等實施農業舉措。
怎奈各州財力不足,民眾人口較少,基礎設施薄弱,苦心年餘,仍然是成效不大,他縱有滔天之智,絕世之計,也苦於無米之炊。
曹操本想趁楚王離世,國內大亂之際,興百萬之兵,奪下富庶的楚地,可是楚國卻沒有他想像的那般脆弱。
不但全民哀痛,更是將士齊心,百官凝力,形同鐵板一塊,短短時間之內,聚了數百萬之眾,讓任何諸侯在動手之前,都有些驚懼。
“主公,楚王易敗,可楚民不可勝!
還是放棄進攻楚國的打算吧,現在還不到時機,我們應該休養生息一段,待恢復國力後,民富兵強之時,才有獲勝的希望!”
孔明一語道破曹操根基薄弱,底蘊不夠的根由,曹操無奈地點了點頭,隨後釋出了,讓大軍撤離楚境邊線的命令。
......
徐州,下邳,東城三十里外,原本茂盛的樹林,在經歷一場大火焚燒後,地上只剩下一片焦土及一堆灰燼。
入眼處,殘枝斷木,滿目瘡痍,傍晚下颳起陰風陣陣,似乎有冤魂在悲悽述說著當日的慘狀。
待徐晃和張遼的大軍走後,約過了數個時辰左右,夕陽落幕,天地間被黑暗漸漸籠罩,周圍的一切都開始變得模樣不清。
樹林中央,當時楚兵乾屍圍攏的圈子內,那片焦土下,突然間伸出一隻喪屍般白皙的手掌。
如果有路人看見的話,再結合當地的事情,定然會三魂嚇丟了兩魂,七魄沒了六魄,當場昏死過去。
(書友若覺得還入法眼,請別忘記收藏本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