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便宜,楚風又豈能放過,原本在心目中這也華夏民族的地盤,自己的東西重新要回來,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

還能解決楚國目前人多地少的尷尬局面,簡直就是一舉多得的戰爭方案。

可是漢靈帝卻又突如其然地賞了兩郡之地,讓他坐穩了名符其實的楚王位置。

也許適逢內亂的時機,此次的封賞並沒有受到朝廷中有心人的橫加阻撓,好在他的赫赫戰功擺在那裡,有些人就是想說什麼,也沒有太大的理由,自討沒趣的事,自然不會有人出面。

有了遼東和玄莬這兩大郡在手,就徹底打亂了楚風的心中佈署,他便傳書給賈詡,將自己新的想法告訴了對方。

信中末尾只著重畫著圈寫道:

“有些時候,民比地更重要!”

數日後,接到楚風飛鴿傳書的賈詡,合作多年的他頓時心領神會,他不由地腦海中浮起楚風常說的一句“民族大融合,大團結!”

廣陽郡是整個幽州的核心之地,也是此州的糧草錢財的歷來屯集之地,州治所在薊縣,所以才召來了數量眾多黃巾軍的瘋狂進攻。

因為只要攻下了幽州的治所,有了無數的錢糧在手,黃巾手無論以後是在幽州紮根還是擴軍戰備,都將會如魚得水般的順暢。

周倉亦深知此道理,所以在起義之前便暗暗打著薊縣的主意,可是此地常年有著五萬左右的兵馬駐紮,沒有一定的實力很難將其拿下。

待黃巾義軍叛亂後,周倉迅速夥同幾個大方的渠帥聯合在一起,迅速聚起十方之兵,每大方兵約萬餘之人,其中單單週倉自己便擁有三方之兵。

所以周倉儼然成了這夥渠帥當中的首領,在他的計劃之下,十萬之眾的黃巾軍採取誘敵之策,以一方之眾為餌,將薊縣的三萬兵馬引出,然後圍而殲之。

周倉接下來,趁官軍大敗之際,迅速佔領了大半的廣陽郡,對薊縣成了合圍之勢,大有不日便兵臨城下之意。

這讓大意而無謀的郭勳和廣陽郡太守劉衛慌了神。

他們連忙盡起當地士族和豪紳的私兵,又匆忙了強徵了一些年青力壯的百姓服兵役,才勉強湊夠了三萬多人。

這才將薊縣城門四處緊閉,禁止隨意進出,打著嚴防死守的主意。

畢竟薊縣擁有著數百座糧倉和十幾個金庫,集一州之地的稅收和糧食。

縣城內三十萬百姓和三萬的官兵,什麼都不用幹,也能夠食用數年之久。

可是按照他們的意圖在堅守之下,城外的造反的黃巾軍可就不行了。

他們本來就缺衣少糧、面黃飢瘦,別說等上三年,就是三個月,三天下來,也會面臨著無糧可炊的尷尬局面,不得不退兵以求自保。

所以想通了的郭刺史和太守劉衛,將所有的守城軍權交給郡都尉後,就又自顧自地開始安逸享樂起來,說是夜夜笙歌,花天酒地也不為過。

(書友若覺得還入法眼,請別忘記收藏本書)